利兹大学的一支研究团队利用量子点模拟了HIV和埃博拉病毒吸附到宿主细胞进行感染的过程。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Angewandte Chemie上。这项研究为治疗此类病毒提供了一种新方法:阻断病毒与宿主细胞的接触而非直接摧毁病原体。
领导该项研究的Dr Yuan Guo这样说道:“直到现在,这些病毒如何吸附到宿主细胞上对于化学家们来说仍然是个‘黑匣子’。我们虽然知道病毒能够与健康细胞相互接触,但是它们究竟如何结合到一起仍然是个谜。”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利用纳米级别的量子点模拟病毒的形状,以其作为病毒的“替身”揭示了病毒是如何结合到宿主细胞上的。量子点是一些荧光晶体,荧光的颜色取决于晶体的大小,量子点不仅可应用于电视制造,还可以作为高级荧光探针应用在生物分子和细胞成像。
利用这些发出荧光的量子点,研究人员得以观察到病毒与细胞之间发生的物理接触,为了让量子点能够与细胞结合,他们用糖分子对量子点进行了包裹,这也是研究团队在该研究中开发的一项新技术。
研究人员表示,病毒利用蛋白与糖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吸附到健康细胞表面,单点接触的相互作用是非常微弱的,但是病毒能够与细胞形成多点接触使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得到加强,进而为病毒进入细胞提供了条件。该研究还发现之前认为几乎无法区分的两种糖结合蛋白——“DC-SIGN”和“DC-SIGNR”会通过不同方式与HIV和埃博拉病毒表面的糖分子结合,促进了病毒的传播。
文章另外一位作者Dr Dejian Zhou表示:“这两种蛋白就像是两个性格不同的孪生兄弟,它们的外观几乎一致但是它们传递不同病毒的效率却不相同。”
这项研究直观地展示了病毒与宿主细胞的作用过程,同时也找到了宿主细胞表面促进病毒感染过程的重要分子,对于未来开发新的抗病毒疗法具有重要意义。
上一篇:华人科学家揭示肠道微生物不会感染人体自身的机制
下一篇:将大肠杆菌转变为制药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