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部委联合出台《意见》 婴幼儿奶粉参照药品管理 奶企兼并重组及奶源建设逐步推进
上周,国务院办公厅转发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九部委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安全工作的意见》。《意见》要求,严格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许可条件,参照药品管理措施,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须具备自建自控奶源,对原料乳粉和乳清粉等实施批批检验,禁止以委托、贴牌、分装方式生产婴幼儿乳粉。
据悉,下月初,工信部等多部门将联合制定婴幼儿奶粉行业发展实施意见,其中包括政府推动兼并,重组以及对奶粉企业奶源建设提供补贴。这意味着这次的“九龙治乳”,并非只是雷声大雨点小。而蒙牛巨资并购雅士利也让国内的众多乳企了解到,这是“动了真格”的了。
业内认为,这几乎是三聚氰胺事件以来,国家对乳业出台的最为严厉的管理组合拳。那么,国内的乳业到底处于什么样的状态?国家为何要对乳业用“重典”治理?而新规实施后,消费者们又将面临什么样的乳业市场呢?
数据
奶粉进出口逆差超20亿美元
2013年前4个月,我国乳制品进口仍然维持高速增长,而出口基本无增长。
6月18日,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名誉理事长宋昆冈表示,1到4月份累计进口乳制品59.62万吨,货值20.81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4.63%和19.27%。而乳制品出口则为1.24万吨,货值0.24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29.69%和43.34%。进出口货值逆差达20.57亿美元。
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是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以及近些年来国产乳品市场负面新闻不断。以至于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称“目前国产奶粉质量优于进口”时,受到网友巨大的反弹和嘘声。
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是国产奶粉的转折点。当年,曾以18.26%的市场份额领跑国内奶粉市场的乳业巨头三鹿陨落。受此牵连,包括伊利、圣元、雅士利在内的国产奶粉企业遭遇业绩危机。2008年,蒙牛亏损9.49亿元,光明亏损2.86亿元,伊利亏损更高达16.87亿元,成为三聚氰胺事件中亏损最严重的中国乳品上市企业。
与此同时,国外奶粉异军突起,迅速改变了国内奶粉品牌为主的中国乳业市场格局。尼尔森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婴幼儿奶粉市场前三名已经全部为国际品牌,多美滋、美赞臣和惠氏的市场份额分别为14.2%、11.6%和8%。
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2012年发布的数据显示,进口奶粉的市场占有率已从2008年前的30%左右,跃升到50%以上,而在高端奶粉市场,这一数据更是超过70%。目前,在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中高端奶粉几乎是外资品牌的天下。
尼尔森数据显示,2012年,国内市场份额位居前十的婴幼儿配方奶粉品牌商中,洋品牌占6个席位,共占领市场份额52.1%,其中,美赞臣、多美滋、惠氏更是分别以12.3%、11.7%、11%的份额稳居前三。
市场
市场
“贴牌”奶粉国内大行其道
消费者
消费者
2013年5月,国家质检总局出台了《进出口乳品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包括婴幼儿奶粉在内的进口乳品将通过更严格的检疫,这对于以“进口奶源,回国加工”为生产模式的雅士利等民营奶粉企业来说,影响巨大。
本月20日,在九部委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食药监相关负责人提出的“五不准”中,要求不准委托加工、不准贴牌生产、不准分装生产的规定,将彻底清理市场上的“假洋鬼子”。
据悉,目前中国市场上委托、贴牌、分装生产奶粉,不仅涵盖进口大包奶粉在国内进行分装,还包括不少个人或公司到新西兰等海外注册品牌,并委托海外工厂加工。
根据中国乳产品工业协会的数据,今年4月,国内乳粉生产企业207家的产量为45.9万吨。而在这些乳品企业中,部分企业的原料奶粉依赖于进口。
另外一组数据可以印证中国乳业对国外奶源的依赖。1到4月,累计进口乳粉类制品53.25万吨。供婴幼儿食用的零售包装食品3.89万吨,同比增长37.24%。所谓“供婴幼儿食用的零售包装”则指市民经常会听到的“原罐原装进口”。也就是说,剩余近50万吨的乳粉制品均是以原料进口的方式,供给了国内的奶粉工厂。
乳业分析师宋亮表示,目前在一、二线城市,这些贴牌奶粉能占到20%的市场份额,在三、四线城市能占15%。市场上的贴牌奶粉有三种生产方式:国外奶源在国外加工、国外奶源在国内加工、国内贴牌生产洋奶粉。第一种方式是目前代加工的主流形式,约占80%。新规明确叫停了国内贴牌和国内分包代工,而且对国外奶源国外代加工也有了明确的限制。
国产奶粉“高合格率”遭炮轰
今年4月,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引用国家质检总局数据称,2011年至2012年,在全国范围抽检国产乳制品的样品共128240个,合格率99.74%。婴幼儿配方奶粉合格率在99.23%。
而这份高合格率的数据,在消费者看来,完全不可信。
在华商网评论员马涤明看来,早在三鹿奶粉事件刚被曝出时,学者和公众舆论就普遍认为,中国乳业包括监管,必须洗心革面,拿出脱胎换骨的精神来。
虽然在三聚氰胺事件后,乳业人士和乳企均做了大量工作,但是诸如光明老总抱怨抽检“抽死人”的话音未落,又被曝出“小小光明宝宝奶酪”中含有卫生部规定禁放的乳矿物盐。这样消费者很难理解,为何“抽死人”的抽检都没能提前检出问题。
此外,乳制品领域中的问题,几乎都是媒体发现的,而监管部门在这方面作为甚少。这种情况下,“及时发布权威的乳品质量信息”能恢复多少信心呢?恢复奶粉信心,必先恢复公信。
在财经网发起的一项在线问卷调查中,有63%的参与者认为,“洋品牌乳品比国产乳品强”;67%的人表示“不愿意让孩子喝国产奶”,70%的人则认为洋奶粉涨价的底气在于“国产奶质量差不能选”。
对此,工信部则在本月18日公布了“双提”行动的方案。5月16日,工信部印发了《提高乳粉质量水平 提振消费信心行动的方案》(简称“双提”行动方案)。
该方案旨在重点解决婴幼儿乳粉的质量安全问题,重塑人们对国产婴幼儿乳粉的信心。在这份方案中提出了六项主要任务,分别是督促企业强化管理,强化企业准入管理,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企业技术改造,完善标准体系建设,加强舆论宣传引导。其中,重点提及了关于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为期三个月的质量安全专项检查和2013年内对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项目)实行再审核清理的任务,以及引导婴幼儿配方乳粉优势企业实施强强联合、兼并重组的工作计划。
在以工信部为代表的九部委看来,乳业洗牌势在必行。
未来
未来
奶粉或进入高价时代?
目前国内获得奶粉生产牌照的企业共127家,但市场上究竟有多少奶粉品牌,一时间都难以搞清,当下有不少假洋品牌奶粉和杂牌奶粉在市场上横行。
5月31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在部署和开展加强婴幼儿奶粉质量安全工作时,提了五点意见,第一条就是鼓励婴幼儿奶粉企业兼并、重组,以提高整体产业的集中度和竞争力。这被认为是整治奶粉行业的釜底抽薪之举。
随后,在全国所有127家奶粉企业负责人参加的会议上,工信部重点推荐了伊利、完达山、飞鹤等产量排名前十的国内奶粉企业,并特意请10家企业代表起立,希望中小企业能主动与之洽谈。在部分与会者看来,主管者“扶大弃小”的主导意图非常明显。
乳业的并购、婴幼儿奶粉按照GMP标准来组织生产、试点全程可追溯……对于企业来说可能即将面临的就是成本压力。因为,在这场并购大潮中,能够被保留下来的是那些有自建奶源或者自控奶源的企业,而这对于各家企业来说都是以亿元计算的大投入。而国内目前的原奶价格为3.33元/公斤(2012年12月数据,)远高于全球平均的2.49元/公斤,也高于美国和欧盟的水平。此外,对于原料奶的进口更为严格,乳清粉批批必检等新政必然加大企业成本。
虽然现在各家企业均表示暂无调价计划,宋亮预计,因目前乳业巨头们都在忙着整顿,所以短期内无暇调整价格。随着原料价格的持续上涨以及整顿后市场腾出了新空间,预计乳品价格会有新一轮上调。文/记者 张鑫
相关新闻
瑞士品牌奶粉进军中国市场
本报讯 (记者 张鑫)增长迅猛、需求巨大的中国婴幼儿奶粉市场成为全球乳企争相进驻的掘金之地。近日,在瑞士占据65%以上市场份额的婴幼儿奶粉品牌宾博(Bimbosan)宣布正式进军中国市场。
宾博有限公司董事长安德鲁斯表示,宾博1932年开始生产儿童专用食品,至今已有80多年历史,作为瑞士婴幼儿营养食品领导品牌,宾博占据了瑞士65%以上的市场份额。
此番首次进驻中国市场,将推出超金装系列原装进口婴幼儿配方奶粉(800g听装、600g盒装、450g盒装3种不同包装规格的1、2、3段),并将在六、七月份陆续登陆天猫、京东等电商渠道及卖场、婴童店等传统渠道进行销售。
上一篇:国人用脚投票国产婴儿奶粉 奶粉质量事关经济安全
下一篇:科学家研究环境和遗传因素对可食用菌类铬富集作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