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在探究真兽类若干类群分子系统学研究中获得重大突破 科学家帮部分哺乳动物“寻根”
小熊猫是姓“熊”还是姓“猫”?马来熊和熊科的哪个物种关系更亲一些?老虎和豹子谁最早从豹属种中分化出来?这些有趣的问题不仅是博人们一笑的科普,更是动物保护及资源动物可持续利用的科学依据。中科院院士张亚平和云南大学于黎研究员、罗静副教授等云南省科学家瞄准“生命之树”这个全球关注的问题,从分子系统学的角度对真兽类若干类群的系统演化及历史生物地理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让这些有趣的问题得到了科学的解答,引起了国内外同行极大的关注,在推动我国动物分子系统学发展中起到了积极作用。
真兽类是一切有胎盘的哺乳动物的总称。这类动物在动物界里有3大特点:一是多样化程度最高;二是物种中分布最广泛;三是与人类的关系最密切。据估计,全世界目前有5500种哺乳动物,分为约20个目,其中包括人类所属的灵长目。然而,不同类群动物之间在进化上有何联系?哪些类群之间的关系很紧密?哪些类群之间的关系很远?哪个类群较为原始?哪个类群较为进化?多年来,科学家一直在积极研究,以期通过弄清不同类群动物的形成和发展,为其保护和利用寻找技术支撑。 自1996 年以来,张亚平和于黎、罗静等科学家针对真兽类20个目之间的进化关系及其中大熊猫所属的食肉目、人类和金丝猴所属的灵长目、啮齿目、兔型目和偶蹄目5个目中重要类群的系统分类、进化等,用分子系统学的方法进行了研究。项目组第一次全面、高置信度、成功地建立了真兽类主要类群的进化关系,确定了4个总目;回答了小熊猫既不姓“熊”也不姓“猫”,而是浣熊科和鼬科的姐妹群;懒熊和马来熊关系更为亲近;而猫科中的豹属,虎最早分化, 接着是美洲豹和非洲狮, 最后才是金钱豹和雪豹。同时,项目组针对中国兔属物种系统发育和疣猴亚科系统进化关系重建的研究,填补了国内外在相关研究上的空白,回答了中国野兔的分化问题和疣猴亚科的起源及扩散问题。这些成果的取得,在国内外引起极大反响,项目组发表的其中一篇研究论文,被国内外高端学术刊物引用近600次。据项目主要承担人于黎研究员介绍,项目成果不仅填充了部分真兽类哺乳动物进化史上的重要空白,而且对以前所知的一些进化关系进行的重新定位,为国家珍稀濒危动物保护以及资源动物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利用非常重要。
日前,该项目成果获2010年度云南省科技奖励自然科学类一等奖。
(来源:云南日报)
上一篇:人体肚脐发现数百新微生物
下一篇:食品安全的最后一道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