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细胞壁外具有多种结构,其功能包括提供保护、黏附物体或细胞运动等。下面对其中的几种结构进行介绍。
(1)糖被
有些细菌细胞壁外面分泌有一层厚度不定的多糖胶状物质,称为糖被。糖被中含有大量的水分和各种多糖,有 的还含有多肽类物质。通过负染色法或特殊染色法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糖被的存在。
糖被具有以下功能:①贮藏仓库。糖被是水和多糖的聚合物,需要时可向菌体提供营养;同时菌体代谢的废物可向外排泄堆积在糖被 内。②保护菌体。因富含水分而免于干燥;因表面光滑而免于吞噬细胞的吞噬、噬菌体的吸附。③促进致病。如病原微生 物具有糖被,往往致病力增强。因为它不易被吞噬而侵入机体或易于黏附而提供进攻通道。
根据糖被的厚度和黏着情况,糖被可分为荚膜、黏液层和菌胶团。如果这层物质排列有序且不易被洗脱,称为荚膜;如果这层物质结构松散,排列无序且易被消除,则为黏液层;如果一个糖被内有多个菌体,则称为菌胶团。
糖被的典型代表结构是荚膜。荚膜中含有大量的水分,约占90%,化学成分为多糖或多肽的聚合物。成分 因菌种不 同而异,如炭疽杆菌的荚膜主要是以D-谷氨酸聚合而成的多肽;痢疾志贺氏菌的荚膜是多糖、多肽和类脂质的复合物。
产生荚膜的细菌,在琼脂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表面湿润、黏稠,边缘光滑,呈透明状,故称为光滑型(简称S-型)菌落。不产生荚膜的细菌,所形成的菌落表面较干燥、粗糙,称为粗糙型(简称R-型)菌落。
荚膜形成与环境条件密切相关,如肠膜状明串珠菌只有在含糖量高、含氮量低的培养基中才会形成大量荚膜;炭疽杆菌只是在动物体 内才形成荚膜。
在生产上,产荚膜的细菌常给生产带来麻烦,如食品工业中出现的黏性面包、黏性牛奶,就是由于污染了有荚膜的细菌而引起的;肠膜状明串珠菌常在糖汁中迅速繁殖,使糖质变得黏稠而难 以加工,降低产量。但肠膜状明串珠菌的荚膜物质葡聚糖可用来生产右旋糖酐,作为代血浆的成分而被利用。
(2)S层
许多细菌在其表面具有由蛋白质平面排列构成的有序 的细胞表面层状结构,称为 S层。S层在古生菌中也普遍存在。S层的形状像地板砖,由蛋白质和糖蛋白构成。在革兰氏阴性细菌中,S层直接黏附在外膜上;而在革兰氏阳性细菌中,则与肽聚糖表面结合。S 层可保护细胞免受离子和 67 的波动,以及渗透压、酶或捕食性蛭弧菌的影响。它也可以促进细胞黏附于表面,有助于维持某些细菌细
上一篇:霉菌试验
下一篇:酵母菌的繁殖方式—有性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