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中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的检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食品中产气荚膜梭菌的检验。
2 设备和材料
除微生物实验室常规灭菌及培养设备外,其他设备和材料如下:
a) 恒温培养箱:36 ℃±1 ℃;
b) 冰箱:2 ℃~5℃;
c) 恒温水浴箱:50℃±1 ℃,46℃±0.5℃;
d) 天平:感量0.1 g;
e) 均质器;
f) 显微镜:10×~100×;
g) 无菌吸管:1 mL(具0.01 mL 刻度)、10 mL(具0.1 mL 刻度)或微量移液器及吸头;
h) 无菌试管:18mm×180mm;
i) 无菌培养皿:直径90 mm;
j) pH 计或pH 比色管或精密pH 试纸;
k) 厌氧培养装置。
3 培养基和试剂
3.1 胰胨-亚硫酸盐-环丝氨酸(TSC)琼脂:见附录A 中A.1。
3.2 液体硫乙醇酸盐培养基(FTG):见附录A 中A.2。
3.3 缓冲动力-硝酸盐培养基:见附录A 中A.3。
3.4 乳糖-明胶培养基:见附录A 中A.4。
3.5 含铁牛乳培养基:见附录A 中A.5。
3.6 0.1%蛋白胨水:见附录A 中A.6。
3.7 革兰氏染色液:见附录A 中A.7。
3.8 硝酸盐还原试剂:见附录A 中A.8。
3.9 缓冲甘油-氯化钠溶液:见附录A 中A.9。
4 检验程序
产气荚膜梭菌检验程序见图1。
5 操作步骤
5.1 样品制备
5.1.1 样品采集后应尽快检验,若不能及时检验,可在2 ℃~5 ℃保存;如8 h 内不能进行检验,应以
无菌操作称取25 g(mL)样品加入等量缓冲甘油-氯化钠溶液(液体样品应加双料),并尽快至于-60 ℃
低温冰箱中冷冻保存或加干冰保存。
5.1.2 以无菌操作称取25 g(mL)样品放入含有225 mL 0.1%蛋白胨水(如为5.1.1 中冷冻保存样品,
室温解冻后,加入200 mL 0.1%蛋白胨水)的均质袋中,在拍击式均质器上连续均质1 min~2 min;或
置于盛有225 mL0.1%蛋白胨水的均质杯中,8 000 r/min~10 000 r/min 均质1min~2 min,作为1:10 稀释
液。
5.1.3 以上述1:10 稀释液按1 mL 加0.1%蛋白胨水9 mL 制备10-2~10-6 的系列稀释液。
5.2 培养
5.2.1 吸取各稀释液1 mL 加入无菌平皿内,每个稀释度做两个平行。每个平皿倾注冷却至50 ℃的TSC
琼脂(可放置于50 ℃±1 ℃恒温水浴箱中保温)15 mL,缓慢旋转平皿,使稀释液和琼脂充分混匀。
5.2.2 上述琼脂平板凝固后,再加10 mL 冷却至50 ℃的TSC 琼脂(可放置于50 ℃±1 ℃恒温水浴箱
中保温)均匀覆盖平板表层。
5.2.3 待琼脂凝固后,正置于厌氧培养装置内,36 ℃±1 ℃培养20 h~24 h。
5.2.4 典型的产气荚膜梭菌在TSC 琼脂平板上为黑色菌落。
5.3 确证试验
5.3.1 从单个平板上任选5 个(小于5 个全选)黑色菌落,分别接种到FTG 培养基,36 ℃±1 ℃培养
18 h~24 h。
5.3.2 用上述培养液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并观察其纯度。产气荚膜梭菌为革兰氏阳性粗短的杆菌,有
时可见芽孢体。如果培养液不纯,应划线接种TSC 琼脂平板进行分纯,36 ℃±1 ℃厌氧培养20 h~24 h,
挑取单个典型黑色菌落接种到FTG 培养基,36 ℃±1 ℃培养18 h~24 h,用于后续的确证试验。
5.3.3 取生长旺盛的FTG 培养液1 mL 接种于含铁牛乳培养基,在46 ℃±0.5 ℃水浴中培养2 h 后,每
小时观察一次有无“暴烈发酵”现象,该现象的特点是乳凝结物破碎后快速形成海绵样物质,通常会上
升到培养基表面。5 h 内不发酵者为阴性。产气荚膜梭菌发酵乳糖,凝固酪蛋白并大量产气,呈“暴烈发
酵”现象,但培养基不变黑。
5.3.4 用接种环(针)取FTG 培养液穿刺接种缓冲动力-硝酸盐培养基,于36 ℃±1 ℃培养24 h。在透
射光下检查细菌沿穿刺线的生长情况,判定有无动力。有动力的菌株沿穿刺线呈扩散生长,无动力的菌
株只沿穿刺线生长。然后滴加0.5 mL 试剂甲和0.2 mL 试剂乙以检查亚硝酸盐的存在。15 min 内出现红
色者,表明硝酸盐被还原为亚硝酸盐;如果不出现颜色变化,则加少许锌粉,放置10 min,出现红色者,
表明该菌株不能还原硝酸盐。产气荚膜梭菌无动力,能将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
5.3.5 用接种环(针)取FTG 培养液穿刺接种乳糖-明胶培养基,于36 ℃±1 ℃培养24 h,观察结果。
如发现产气和培养基由红变黄,表明乳糖被发酵并产酸。将试管于5 ℃左右放置1 h,检查明胶液化情况。
如果培养基是固态,于36 ℃±1 ℃再培养24 h,重复检查明胶是否液化。产气荚膜梭菌能发酵乳糖,使
明胶液化。
6 结果与报告
6.1 典型菌落计数
选取典型菌落数在20 CFU~200 CFU 之间的平板,计数典型菌落数。如果:
a) 只有一个稀释度平板的典型菌落数在20CFU~200CFU 之间,计数该稀释度平板上的典型菌落;
b)最低稀释度平板的典型菌落数均小于20 CFU,计数该稀释度平板上的典型菌落;
c)某一稀释度平板的典型菌落数均大于200 CFU,但下一稀释度平板上没有典型菌落,应计数该稀
释度平板上的典型菌落;
d)某一稀释度平板的典型菌落数均大于200 CFU,且下一稀释度平板上有典型菌落,但其平板上的
典型菌落数不在20 CFU~200 CFU 之间,应计数该稀释度平板上的典型菌落;
e)2 个连续稀释度平板的典型菌落数均在20CFU~200CFU 之间,分别计数2 个稀释度平板上的典
型菌落。
6.2 结果计算
6.1 计数结果按公式(1)计算:
式中:
T——样品中产气荚膜梭菌的菌落数;
A——单个平板上典型菌落数;
B——单个平板上经确证试验为产气荚膜梭菌的菌落数;
C——单个平板上用于确证试验的菌落数;
n1 ——第一稀释度(低稀释倍数)经确证试验有产气荚膜梭菌的平板个数;
n2 ——第二稀释度(高稀释倍数)经确证试验有产气荚膜梭菌的平板个数;
0.1——稀释系数;
d——稀释因子(第一稀释度)。
6.3 报告
根据TSC 琼脂平板上产气荚膜梭菌的典型菌落数,按照6.2 中公式计算,报告每g(mL)样品中产
气荚膜梭菌数,报告单位以CFU/ g(mL)表示;如T 值为0,则以小于1 乘以最低稀释倍数报告。
上一篇:CMA/CNAS/CAL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