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菌分类鉴定培养基
霉菌培养时常因不同的培养基而在生理和形态方面表现出极大的差异,故描述菌种时应注明鉴定培养基。最为常用的是察氏琼脂(Czapek Agar)和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通常青霉、曲霉用察氏琼脂培养,其他霉菌则应选用PDA。
青霉和曲霉在察氏琼脂上颜色和形态分化较好。通用的察氏培养基有三种:原配方、Dox修改和Thom修改配方。三者的差别在于硝酸钠添加量分别是3.0 g、3.5 g和2.0 g。尽管Dox氏和Thom氏均称自己修改后的配方青霉、曲霉生长良好,重复性高,但国家标准仍以原配方为鉴定培养基。我们认为Dox氏配方可以试用。
对于镰刀菌属的菌种,必要时要选用六种以上的不同培养基来分别显示它的不同培养特征。对有特殊要求的霉菌,培养时也应满足其条件,低水活度食品如果酱、粮食中的嗜干霉菌,应使用大量添加蔗糖或食盐的高渗培养基。如高盐察氏琼脂。
待鉴定菌株的分离和纯化常用方法有直接点种法、划线法、稀释平板法。稀释平板
法同常规检验,除了培养基用具选择性的外,还要求每皿中长出的霉菌菌落在十个左右,太多则影响分离效果。另外,如采用倾注法,长在琼脂深处的霉菌发育不良,无法观察
其菌落特征。可改用表面涂布法。此方法手续繁琐,但所得种类较多。直接点种法将食物小颗粒直接种于分离培养基上,25℃培养2 d~3 d后,用接种针挑取孢子或菌丝,转接于适当的琼脂斜面上待鉴定。此方法分纯效果略逊。划线法是用无菌水洗涤样品,
用接种环沾取液体在分离培养基上划线分离。此法最简便,但可能遗落部分菌株。
霉菌分类鉴定时间
直接采用霉菌和酵母计数后的平板进行霉菌分类鉴定是可行的。但仅仅培养5 d~7 d时,菌种的形态特征不明显,不容易观察。通常于培养7 d~14 d时鉴定。
霉菌分类鉴定染色液
制片时染色液是必需的。常用两种:乳酸品红染色液(百万分之一酸性品红的乳酸溶液),染色速度快,尤其是幼龄组织上色快。胞壁组织清晰,适于显微摄影。
乳酸苯酚棉蓝染色液(10 g石炭酸溶于10 mL热蒸馏水,再加入甘油20 mL、乳酸10 mL,最后,加棉蓝cotton blue 0.22 g即成),折光率好,背景微蓝,细胞不变形,杀菌防腐防腐,且不易干燥,保持时间较长。1896年Amann氏发明。
乳酸苯酚棉蓝染色液使用效果图
上一篇:限度检查相关培养基原理
下一篇:离心机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