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细菌对红细胞的溶解能力可分为以下三种溶血类型及现象:
α(甲型)溶血:产生溶血素,不完全性溶血,在血琼脂平皿上菌落周围有1~2mm,较窄半透明的草绿色溶血环。
β (乙型)溶血: 呈完全性溶血,在血平皿上菌落周围有2~4mm宽、界限分明、无色透明的溶血环。
γ(丙型)溶血:不产生溶血素,在血琼脂平皿上的菌落周围无溶血环。
溶血性链球菌
形态与染色:球形或椭圆形链状排列,无芽胞无鞭毛,革兰阳性
培养特征:营养要求较高,普通培基生长不良。在血平板上形成灰白色、半透明、表面光滑、边缘整齐、细小菌落。
致病性:分布较广存在,可通过直接接触、空气飞沫传播或通过皮肤、粘膜伤口感染,被污染的食品如奶、肉、蛋及其制品也会对人类进行感染。常通过以下途径污染食品:
食品加工或销售人员口腔、鼻腔、手、面部有化脓性炎症时造成食品的污染;
食品在加工前就已带菌、奶牛患化脓性乳腺炎或畜禽局部化脓时,其奶和肉尸某些部位污染;
熟食制品因包装不善而使食品受到污染。
可引起皮肤、皮下组织的化脓性炎症、呼吸道感染、流行性咽炎的爆发性流行以及新生儿败血症、细菌性心内膜炎、猩红热和风湿热、肾小球肾炎等变态反应。
上一篇:凝集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