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以病源性细菌为例,主要介绍其引起传染的能力。亦即细菌的侵袭力,产毒素和引起超敏反应的能力。
(一)侵袭力
决定侵袭力的因素有以下几种:
1、粘附:大多数病源菌引起传染开始于细菌对呼吸道、消化道或泌尿生殖道粘膜上皮细胞具有菌毛、丝状体等粘附因素,而这些因素能与寄主细胞的特异受体结合。
2、亲器管性
所谓亲器管性是细菌对它所感染或侵袭的表面或组织具有高度的选择性。亦即细菌要引起疾病必须生长繁殖,在什么部位生长生殖,引起什么部位发生疾病,很多细菌具有高度的选择性。
3、抗吞噬细胞因子
有些致病菌在机体内被吞噬细胞吞噬后,即被迅速破坏,但是某些细胞外寄生菌的表面,具有荚膜等抗吞噬细胞因子,可以抵抗吞噬细胞的吞噬和消化作用,从而使机体发生病害。
4、胞外作用的酶类
许多G+细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能产生一些酶类,本身不具毒性,但与细菌的侵袭力有关,包括透明质酸酶,胶原酶、凝固酶、随激酶、血浆凝固酶等。它的作用使有的细胞间隙扩大,结缔组织松弛,能水解肌肉的胶原蛋白,促进血纤维蛋白凝固和溶解总之都影响了微生物的侵袭力。
(二)毒素
细菌产生的毒素,分为外毒素和内毒素两大类。
1、外毒素:是细菌分泌到周围环境中的一种代谢产物,主要由G+细菌产生,其化学成分是蛋白质,毒性强,但毒性极不稳定,对热和某些化学物质敏感,容易受到破坏,用0.3-0.4%甲醛处理,可使其毒性完全丧失,但仍保持抗源性,这种经处理的外毒素称类毒素。常用来预防注射。也可用类毒素注射动物,以制备外毒素的抗体,称为抗毒素。作治疗用。外毒素对抗体组织器官具有选择性,不同病源菌产生的外毒素性质不同所引起的症状也不同。
如①白喉毒素:是一种蛋白质,与机体细胞结合不可逆,能合成Pr的酶类。②破伤风毒素:亦是Pr与神经突触结合是不可逆的阻碍了神经的传递,引起肌肉痉挛性收缩。可预防,不可治疗。③肉毒毒素:一种Pr、神经毒,能使运动神经系统的细胞功能停滞。导致呼吸心脏功能衰竭而死亡。死亡率20-10%。
2、内毒素:
大多数G-菌能产生内毒素,存在于菌体内,只有细菌溶解时才释放出来,称内毒素。化学组成为磷脂-多糖-Pr复合物。主要成分为脂多糖。其作用没有组织器官选择性,不同细菌释放的内毒素性质大致相同。引起症状为发热、腹泻、出血性休克及组织损伤等。毒性比外毒素低得多,抗原性也弱,不能经甲醛脱毒成为类毒素。
上一篇:机体怎样对抗传染
下一篇:酵母的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