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病毒(viroid) 是目前已知最小的可传染的致病因子,比普通病毒简单。类病毒是无蛋白质外壳保护的游离的共价闭合环状单链RNA分子,仅为一裸露的RNA分子,无衣壳蛋白。侵入宿主细胞后自我复制,并使宿主致病或死亡。类病毒的分子量在0.5~1.2´105(“真病毒”为106~108Da),是已知的最小RNA卫星环死病毒大小的1/4,仅含330~380核苷酸。1971年首次报道的马铃薯纺锤形块茎病类病毒(PSTV)只有359个核苷酸,最小的草矮生类病毒(HSV)仅含290~300个核苷酸,较大的柑桔裂皮病类病毒(CEV)亦只含371个核苷酸。类病毒能耐受紫外线和作用于蛋白质的各种理化因素,比如对蛋白酶,胰蛋白酶,尿素等都不敏感(“真病毒”均敏感),在90℃下仍能存活(“真病毒”在50~60℃下失活)。类病毒现在仅在高等植物中发现,一般通过接触,擦伤,节肢动物和菟丝子传播。类病毒在传播方式上明显不同于“真病毒”的是可以通过花粉和种子垂直传播。迄今已发现的类病毒已有18种,其中多为植物类病毒。植物类病毒能引发多种疾病,例如番茄簇顶病,柑桔裂皮病,黄瓜白果病,椰子死亡病等,危害很大。防治的方法主要选择无感的种子和繁殖体,以及防止机械传播。类病毒不能像病毒那样感染细胞,只有当植物细胞受到损伤,失去膜屏障,才能在供体植株与受体植株间传染。目前关于类病毒的感染和复制机理尚不清楚。
上一篇:生物病毒的作用
下一篇:朊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