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嗜冷菌在贮存期间,能产生热稳定性胞外降解性酶类(主要是蛋白酶、脂肪酶和碱性磷酸脂酶),在巴氏消毒过程中基本不受影响,这类热稳定性胞外蛋白酶和脂肪酶甚至经过UHT处理后仍能保持部分活性,造成乳及乳制品风味及质地上的变异,主要表现为:
1.蛋白酶分解乳蛋白后,导致产品发苦,,水解过程中释放的氨基酸会使褐变反应加剧,分解k-酪蛋白,引起蛋白胶凝化。
2.分解脂肪后,导致游离脂肪酸增加,口感风味变差。
目前用于检测生奶中嗜冷菌数量的方法有多种,最常见的方法是在5℃—7℃培养10天后计数,或将样品21℃增菌培养后,采用选择性培养基在21℃培养25小时后,将样品中G-杆菌作为嗜冷菌污染的指标,这些方法在时间及针对性上都存在严重的缺陷。
绝大多数嗜冷菌产生的蛋白酶具有非常高的热稳定性,不能通过单一的加热处理来使这些酶失活,由于存在低温失活(LTI)现象,利用巴氏消毒或UHT处理结合低温加热处理杀灭生奶中嗜冷菌产生的蛋白酶可能是最佳的选择,最有效的方法是UHT处理后随之在55℃保温1小时,蛋白酶活性仅残余17%,但将大量的生奶或制成品在55℃长时间保温无论是设备或经济上都行不通,因此,主要还是依靠控制生奶中嗜冷菌的生长来控制其蛋白酶的分泌,通过控制生奶贮存温度达到控制嗜冷菌的数量。
对生奶进行深度冷藏,是控制嗜冷菌的主要方法,当温度较低时,嗜冷菌的生长表现出较长的延滞期和代时(GT),生奶中常见的嗜冷菌在4℃时平均代时为8—9小时。
生奶贮存开始时细菌浓度对其繁殖速度有重要的影响,当在4℃贮存时,如果初始细菌浓度<5×104 cfu/ml,则4天后将达到1×105 cfu/ml,如果初始细菌浓度>5×104 cfu/ml,则4天后将达到5×105 cfu/ml。因此,低温对嗜冷菌的抑制效果取决于生奶最初被污染的程度,生奶贮存温度对产品的质量有重大影响,与6℃贮存的生奶相比,利用从2℃贮存的生奶生产的UHT奶的保质期要长的多。
上一篇:微生物在硫素循环中的作用
下一篇:嗜冷菌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