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物学性状
肉毒梭菌的致病性在于其产生的神经麻痹毒素,即肉毒毒素,而细菌本身则是一种腐生菌。各个型的肉毒梭菌分别产生相应的毒素,所以,肉毒毒素也分为A、B、C、D、E、F、G等七个型。C型包括C1、 C2二个亚型。
A型毒素经60℃2分钟加热,差不多能被完全破坏,而B、E二型毒素要经70℃2分钟才能被破坏;C、D二型毒素对热的抵抗更大些;C型毒素要经过90℃2分钟加热才能完全破坏,不论如何,只要煮沸1分钟或75℃加热5-10分钟,毒素都能被完全破坏
肉毒毒素对酸性反应比较稳定,对碱性反应比较敏感。某些型的肉毒毒素在适宜条件下,毒性能被胰酶激活和加强。
2、致病性
肉毒毒素的毒性极强,是最强的神经麻痹毒素之一,据称,精制毒素1微克的毒力为200,000小白鼠(20克)致死量,也就是说,1克毒素能杀死400万吨小白鼠,一个人的致死量大概1微克左右。
3、流行病学
肉毒中毒是由于误食含有肉毒毒素的食品而引起的纯粹的细菌毒素食物中毒。人的肉毒中毒发生并不多,但是发病急、病程发展快、病死率高。肉毒中毒是毒素中毒,潜伏期较短,一般为6至36小时,最长60小时。主要症状有:视力减弱、全身无力、伸舌和张口困难、抬头费力、瞳孔散大、呼吸麻痹等。
据统计,1899年至1990年,在美国共有2305人中毒,经检测,303人感染A型毒素,92人感染B型毒,3人感染E型毒素,2人感染F型毒素,有2起中毒事件是由A、B二种毒素引起。F、G二种毒素,主要引起动物肉毒中毒,尚未深入得到研究。
重症患者,如果不及时治疗和抗毒素特异治疗,多在2至4天死亡。肉毒梭菌生长和产毒的最适温度是25至30℃,而在人的体温条件下细菌表现为丝状,几乎不能产毒、芽胞也不会发芽。
肉毒中毒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发病主要与饮食习惯有着密切关系。欧美国家主要的中毒是由于肉类食品、罐头食品引起;日本等沿海国家主要的中毒是由于进食水产品引起;我国内地的中毒主要是由于进食发酵食品(如:臭豆腐、豆瓣酱、豆豉等)引起的。
上一篇:肉毒梭菌简介
下一篇:肉毒毒素检出及肉毒梭菌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