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人类和动植物疾病的致病菌,制作免疫制剂来预防疾病是几千年来我国人们常用的方法。 免疫防治是通过免疫方法使动物具有针对某种传染病的特异性抵抗力。机体获得特异性免疫力有多种途径,主要分为天然获得性免疫和人工获得性免疫两大类型。人工获得性免疫又可分为人工自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两种。
(一)、人工自动免疫制剂
人工自动免疫制剂是专用于免疫预防的制剂,主要指各种疫苗。
目前已知的疫苗可分为活苗,死苗,代谢产物和亚单位疫苗以及生物技术疫苗等。
1 、活苗
有强毒苗、弱毒苗和异源苗三种。强毒苗是应用最早的疫苗种类,由于其免疫过程也是散毒的过程,因此使用该种疫苗进行免疫有较大的危险,应以摒弃。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使用强毒疫苗也能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使用时必须慎重。弱毒苗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疫苗种类,虽然弱毒苗的毒力已经减弱,但仍保持原有的抗原性,并能在体内繁殖,因而较少的剂量即可诱导产生较强的免疫力。异源苗是具有共同保护性抗原的不同种病毒制备成的疫苗。例如用火鸡孢疹病毒接种预防鸡马立克白病,用鸽痘病毒预防鸡痘等。
在活疫苗使用中活苗具有会引发感染的危险,并经接种途径人为地传播疾病,这应得到应有的重视。
2 、死苗
病原微生物经理化方法灭活后,保留免疫原性,接种后使动物产生特异性抵抗力,这种疫苗称为死苗或灭活苗,其优点是研制周期短,使用安全和易于保存,缺点是使用接种剂量较大,免疫期较短,需加入适当的佐剂以增强免疫效果。目前使用的死苗有组织灭活苗、油佐剂灭活苗和氢氧化铝胶灭活苗等。
3 、代谢产物和亚单位疫苗
细菌的代谢产物如毒素、酶等都可制成疫苗,破伤风毒素、白喉毒素、肉毒毒素经甲醛灭活后制成的类毒素有很好的免疫原性,可做成主动免疫制剂。
亚单位疫苗是将病毒的衣壳蛋白与核酸分开,除去核酸,用提纯的蛋白质衣壳制成的疫苗。此类疫苗只含有病毒的抗原成分,无核酸,因而无不良反应,使用安全,效果较好。已成功的有猪口蹄疫、伪狂犬病、狂犬病、水泡性口炎,流感等亚单位疫苗。
4 、生物技术疫苗
主要有以下几种:
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 用重组技术,将编码 原微生物 的保护性抗原基因转入到受体菌或细胞,使其在 受体细胞中 高效表达,分泌保护性抗原肽链后,提取保护性抗原肽链,加入佐剂制成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
合成肽疫苗 指用人工合成的肽抗原与适当载体合作及配合而成的疫苗。如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各种合成类似物即可制成该种疫苗。
基因工程疫苗 包括基因缺失疫苗和活载体疫苗两类。基因缺失疫苗是指用基因工程技术将弱毒株独立相关基因构建的活疫苗。该苗安全性好,免疫力坚实,免疫期长,诱导产生粘膜免疫力,是较理想的疫苗。活载体疫苗是用基因工程技术将保护性抗原基因目的基因转移到载体中使之表达的活疫苗。
(二)、人工被动免疫制剂
将免疫血清或自然发病康复后的动物血清人工输入未免疫的动物,使其获得对某种病原的抵抗力,这种免疫接种方法成为人工被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制剂是专用于免疫治疗的免疫制剂,可分为特异性与非特异性免疫治疗剂两大类。
1 、异性免疫治疗剂
( 1 )、抗毒素 用类毒素多次注射实验动物,待其产生大量特异性抗体后,采血、分离血清浓缩纯化后的制品即为抗毒素。常用的有肉毒抗毒素、白喉精致抗毒素等主要因细菌外毒素而引起的疾病。
( 2 )、抗病毒血清 取动物免疫过动物的血清制成的产品称为抗病毒血清。如抗狂犬病毒血清、抗乙型脑炎病毒血清等,主要用于某些病毒感染的早期或潜伏期。
( 3 )、免疫球蛋白制品 主要指血浆丙种球蛋白、胎盘球蛋白、单克隆抗体、免疫核糖核酸等。
2 、特异性免疫治疗剂——免疫调节剂
能增强、促进和调节免疫功能的非特异性生物制品,称为免疫调节剂。它在治疗免疫功能低下和某些继发性免疫缺陷症和某些恶性肿瘤等疾病中,具有一定的作用,而对免疫功能正常的人一般不起作用。主要有转移因子、干扰素、胸腺素、卡介苗、小棒杆菌、杀伤性 T 细胞等。根据 免疫调节物的作用可分免疫增强剂和免疫抑制剂两类。免疫增强剂有 BCG( Bacillus Calmette - Guerin ) 菌体、溶链菌 OK-432(picibanil)( Streptococcus pyogenes ) 菌体、 N-CWS( Nocardia rubra ) 细胞骨架、香菇 (Leninus edodes) 多糖 (lentinan) 、云芝( Coriolus versicolor )多糖 K(krestin) 含有蛋白质的多糖等。免疫抑制剂有环孢菌素 A ( cyclosporin A ),藤霉素 (tacrolimus , FK-506) ,雷帕霉素 (rapamycin, RPM) ,都那霉素 (dunamycin) ,脱氧精胍菌素 (15-deoxyspergualin) ,灵菌红素 25C (prodigiosesin 25C) 等。在临床上应用已取得良好效果。
上一篇:菌种退化现象及原因
下一篇:霉菌性食物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