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结果与分析 
2.1 乳酸菌分离与纯化的结果 
酸奶稀释涂布平板培养48 h后,在 BCG牛乳培养基上有很多黄色菌落,菌落周围培养基变为黄色,此即为嗜热链球菌疑似菌落。菌落特征为:黄色、扁平、边缘不整齐、菌落平均大小为1.37mm。取具有上述特征的菌落进行进一步划线分离,最终获得纯化菌株,编号为M1。  
2.2 M1的革兰氏染色结果及形态观察 
M1菌体革兰氏染色为蓝紫色,革兰氏阳性。菌体球形或卵圆形,排列成对或形成长短不等的链状。
2.3发酵产物纸层析实验结果 
将M1接种到乳酸菌葡萄糖发酵培养基,40℃培养48h后,培养基由紫色变成黄色,德拉姆氏小管不产气,取产酸不产气的液体发酵液点样做纸层析。同时点样空白发酵液和2%   乳酸做对照。实验结果见表 1 . 
表 1   M1 菌株葡萄糖发酵液纸层析实验结果
| 
 点样项目  | 
 基线到显色圈中心距离(cm)  | 
 基线到溶剂前沿距离(cm)  | 
 Rf  | 
| 
 M1菌株葡萄糖发酵液  | 
 18.1  | 
 ——  | 
 0.69  | 
| 
 空白发酵液  | 
 ——  | 
 26.4  | 
 ——  | 
由表 1可知,M1菌株葡萄糖发酵液迁移率 Rf =0.69,2%标准乳酸迁移率 R f=0.69,二者迁移率一致,说明发酵产物中有乳酸。结合革兰氏染色及菌体形态观察结果,确定M1菌株为嗜热乳酸链球菌。
2.4 M1菌株牛奶发酵结果 
将活化的M1菌株接入灭菌的牛乳培养基中进行牛奶发酵,冷藏24h后进行风味品评,实验 结果见表 2 .  
表 2   嗜热乳酸链球菌发酵的酸奶品评结果
| 
 接种菌株  | 
 凝乳时间  | 
 凝乳情况  | 
 口感和香味  | 
 异味  | 
 pH值  | 
| 
 M1  | 
 4.6h  | 
 凝乳均匀,少量乳清析出  | 
 较好、脂香味浓  | 
 无  | 
 5.2  | 
由实验结果可知,M1菌株的凝乳时间较短,酸奶具有较好的口感和特有的脂香味,但其酸味不足。在实际生产中,嗜热乳酸链球菌的主要作用是生成脂香味物质,该菌株具有良好的产生脂香味物质的能力,可以和保加利亚乳杆菌混合发酵生产酸奶.  
3   结论 
( 1 ) 利用BCG牛乳培养基为分离培养基,采用涂布稀释分离的方法,从酸奶中成功分离出嗜热乳酸链球菌。因在BCG牛乳培养基中有溴甲酚紫( 一种酸碱指示剂) ,因而其在BCG牛乳培养基上的菌落颜色为黄色,很容易与不产酸的杂菌分开,提高了分离效率。利用该方法分离嗜热链球菌,菌落较大、菌落容易观察,极大地提高了分离效率.  
( 2 ) 采用常规的革兰氏染色、形态观察和发酵产物纸层析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分离到的菌株进行简单鉴定,该方法操作简单、快速、实验结果可靠.  
( 3 ) 分离到的嗜热乳酸链球菌菌株经活化后可以应用到生产中.
下一篇:真细菌的代表种类(1)
| 相关文章: | |
| 酸奶中嗜热链球菌的分离及鉴定(1)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