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工方法,提供细菌在自然环境或动物体内生长繁殖需要的基本条件,达到细菌培养、鉴定及进一步利用的目的。人工培养细菌,除需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外,尚需有合适的酸碱度、适宜的温度及必要的气体环境。在营养丰富、生长繁殖条件适宜时,细菌生长繁殖最为迅速。
一、细菌的营养需要
细菌种类繁多,营养需要千差万别,但其基本营养要求不外水分、无机盐类、含碳化合物和含氮化合物,个别细菌还需要生长因子等特殊物质。
(一)水分
水虽不属于严格的营养物质,但细菌生长繁殖需要大量的水分。水除是细菌的主要组成成分之一外,同时又是一种良好的溶剂,许多物质溶解于水中才能被细菌吸收,细菌的渗透、分泌和排泄以及水解和许多生化反应等作用都以水为媒介。另外,水的比热大,利于热的吸收和散发,可有效地调节细胞与所处环境的温度。
(二)无机盐类
无机盐类可提供细菌生长所需的一些元素,根据对其需要量可分为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一般情况下,这些元素在所供给的水、营养物质中含有,不需特殊提供。但有些细菌,如嗜盐菌对Na+和Cl-有特殊需要
(三)含碳化合物
细菌合成碳水化合物,进一步合成多糖、脂类、蛋白质、核酸等组成成分需要碳素营养,自养菌是以CO2或碳酸盐为碳源,异养菌则以有机含碳化合物为碳源,也需要少量的CO2,可由分解代谢所产生的CO2满足其需要。有些异养菌在培养开始时,需先加一些CO2以促进其生长。异养菌最常利用的碳源是糖类,另外还有有机酸、醇类、脂类以及氨基酸等。糖类以单糖(己糖)主要是葡萄糖和果糖,几乎所有异养菌均可利用;双糖中的蔗糖、乳糖、麦芽糖等某些细菌可利用;多糖中的淀粉,病原菌往往可能利用,而纤维素、果胶等只能为某些自然界的细菌所利用。细菌能利用什么种类的糖类物质或含碳物质并产生什么样的产物,这可作为细菌鉴定的依据。
在培养细菌时,因细菌可利用氨基酸中的碳素,往往不需添加任何糖类。
(四)含氮化合物
有机的、无机的含氮化合物均可作为细菌氮源,但细菌种类不同而对氮源要求有所差异。有些细菌(如固氮菌)可利用空气中的分子状态的氮,而大多数细菌能利用无机的铵盐、硝酸盐以及有机的氨基酸。许多病原菌不能利用无机含氮化合物,需要供给有机含氮化合物才能生长。高分子的蛋白胨和蛋白质,细菌不能直接利用,必须经由细菌分泌的蛋白水解酶降解为肽或氨基酸后才能利用。
由于细菌种类不同,利用无机含氮化合物的能力不同,可作为细菌鉴定的依据。
(五)生长因子
除上述营养物外,有些细菌还需特殊的物质才能生长或促进其生长,这类物质称为生长因子(growth factor)。生长因子多为维生素或维生素类似物,主要是B族维生素,还有对氨基苯甲酸和谷氨酰胺等,主要作为辅酶或辅基的成分而起作用。此外,还有一些化合物为某些细菌生长所必需,如嗜血杆菌生长需要血液中的X因子和V因子。X因子与氯化高铁血红蛋白相同,V因子是辅酶I(NAD)或辅酶II(NADP)。生长因子通常由酵母浸出物、血液、腹水或血清供给。对生长因子需要的不同,也可作为细菌鉴定的依据。
二、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
细菌要正常的生长繁殖,必须具备符合其生理特性的一定环境条件。
(一)营养物质
根据细菌的营养需要,要满足其生长所必需的水分、无机盐、含碳化合物、含氮化合物以及生长因子等。所提供的营养物质应不含对细菌生长有害、有毒的成分。
(二)温度
不同细菌对温度有不同适应范围,各种细菌又有各自的可生长温度范围及最适温度。根据细菌对温度的适应范围,可将细菌分为三类:嗜冷菌(psychrophile),生长范围
(三)酸碱度
pH影响微生物的生长,每种细菌均有一个可适应的pH范围及最适生长pH。虽然大多数细菌在pH 6~8之间可以生长,但多数病原菌的最适pH为7.2~7.6,个别偏酸,如鼻疽假单胞菌(Pseudomonas mallei)为pH 6.4~6.6;或偏碱,如肠球菌(Enterococcus)为pH 9.6。在细菌生长过程中,能使培养基变酸或变碱而影响其生长,所以在培养基中往往需要加入一定的缓冲剂。
(四)氧气
根据细菌对氧的要求,可将其分为需氧菌、厌氧菌及兼性厌氧菌。需氧菌(aerobe)行需氧呼吸,必须在有一定浓度的游离氧的条件下才能生长繁殖,其中只需低分子氧浓度(2%~10%)者特称微需氧菌(microaerophilic bacteria)。厌氧菌(anaerobe)行厌氧呼吸,必须在无游离氧或其浓度极低的条件下才能存活。其原因是,细菌在代谢过程中产生对菌体有毒性的过氧化氢(H2O2)、超氧阴离子(O2-)和羟自由基(OH•)等,厌氧菌部分或全部缺乏降解这些产物的酶,如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等,因O2-或H2O2的毒性作用死亡。兼性厌氧菌(facultative anaerobe)既可行需氧呼吸,又可行厌氧呼吸,通常在有氧条件比无氧环境生长更好。
(五)渗透压
细菌生长有一定的可生长渗透压范围和最适渗透压,大多数细菌生长最适渗透压为等渗环境,也有些细菌(如嗜盐菌)适宜高渗环境。细菌一般较其他生物细胞对渗透压的改变有较大的适应能力。
三、培养基(culture medium)
培养基是人工配制的基质,含有细菌生长繁殖必需的营养物质。培养基制成后,通常都要经灭菌处理。按营养组成的差异,可将培养基分为基础培养基(basal medium)及营养培养基(nutrient medium)。前者含多数细菌生长繁殖所需的基本营养成分,常用新鲜牛肉浸膏,加入适量的蛋白胨、NaCl、磷酸盐,调节pH至7.2~7.6即成。在基础培养基中,添加葡萄糖、血液或血清等,即为营养培养基,最常用的是血琼脂平板。
按状态的差异,可将培养基分为固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及液体培养三类。液体培养基(liquid medium)即不加凝固剂的基础培养基或营养培养基,用于扩增纯培养的菌体、确定细菌生长曲线等。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1%~2%的琼脂,即成为遇热融化、冷却后凝固的固体培养基(solid medium),用于细菌的分离、纯化、生物活性检测等。如将加入液体培养基的琼脂减半,用0.5%左右,即成为半固体培养基(semi-solid medium),可作穿刺试验,观察细菌的动力及短期保藏菌种等。
按功能的差异,可将培养基分为鉴别培养基、选择培养基及厌氧培养基。在培养基中加入特定作用底物及产生显色反应的指示剂,即可凭肉眼根据颜色识别,这就是鉴别培养基(differential medium)。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化学物质,对不同细菌分别产生抑制或促进作用,从而可从混杂多种细菌的样本分离出所需细菌,此即为选择培养基(selective medium)。最常用的有麦康凯(MacConkey)培养基,内含胆酸盐,能抑制革兰氏阳性菌的生长,有利于大肠杆菌及沙门氏菌的生长。在实际使用中,鉴别与选择两种功能往往结合在一种培养基之中。厌氧培养基(anaerobic medium)是为培养厌氧菌而设计的,是在培养基中加入还原剂如巯基乙酸钠等,或用石蜡或凡士林封住培养基表面,隔绝空气,有的还需放入无氧气培养箱维持无氧环境。庖肉培养基(cooked meat medium)是常用的厌氧培养基,其中含不饱和脂肪酸和谷胱甘肽的肉渣起到还原剂的作用。
上一篇:细菌遗传变异研究的实际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