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物学特性
病毒粒子略呈球形,有囊膜,病毒核酸为正股单链RNA。本病毒在胞浆内复制,未经处理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不能凝集红细胞,但是鸡胚尿囊液中的病毒用1%胰蛋白酶
二、抵抗力
病毒的热稳定性随毒株的不同而异。在
三、抗原性
本病毒由于基因组大而易发生突变,产生许多抗原性及致病性的变异株。IBV现在至少有20多个血清型和为数更多的变异株。各血清之间没有或仅有部分的交互免疫作用。
自然感染和人工感染都可获得自动免疫。感染后第3周,产生大量中和抗体。康复鸡可获得约1年的免疫力。自然感染或人工感染后恢复的母鸡,其蛋内存在母源抗体,能给新孵出的雏鸡提供天然获得性免疫。这种雏鸡的血清抗体可保持14d,以后逐渐降低、消失。被动免疫只能减轻疾病的症状,不能预防本病毒的呼吸道感染。
四、培养特性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能在鸡胚、鸡胚气管以及来自鸡和鸡胚的多种细胞培养物内生长。初代分离最好应用鸡胚。
(一)鸡胚:病毒在发育的鸡胚中生长良好。一般采用9~11日龄的鸡胚尿囊腔接种。最初几代鸡胚极少发生变化,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鸡胚死亡率增高,鸡胚病变明显,至第10代时,可使80%鸡胚死亡。鸡胚的主要变化是鸡胚发育不良,胚体小,卷缩呈球形,尿囊膜增厚,羊膜紧贴在胚体上,卵黄囊皱缩,肝脏可能出现坏死,也可能产生肺炎及肾炎病变,绒毛尿囊膜及羊膜水肿。
(二)细胞培养:新分离的病毒难以在细胞单层中生长,但大多数毒株在鸡胚中继代6~10次后,即可在15~18日龄鸡胚肾细胞(CEK)中生长。培养此病毒最常用的是鸡胚肾细胞和肺细胞,肝细胞的敏感性较差,鸡胚成纤维细胞(CEF)的敏感性最差。
五、致病性
在自然条件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可感染各种年龄的鸡,1~4周龄的雏鸡和幼鸡最为严重。主要症状为精神不振,呼吸困难、气管罗音、咳嗽、喷嚏。幼鸡的病死率约为25%,雏鸡可达70~90%,6周以上的鸡通常不死亡。产蛋鸡的产蛋量下降,并常产出软壳蛋和畸形蛋,蛋的质量降低。某些毒株,可引起鸡的肾病。
幼鸡的病理变化是鼻窦炎、卡他性气管炎、支气管炎、肺充血和水肿,偶而气囊混浊增厚。鼻道中常有卡他性渗出物,支气管内有干酪样堵塞物。由侵害肾脏的毒株致病时,肾脏肿大、苍白、肾小管和输尿管内充满尿酸盐结晶。
六、微生物学诊断
(一)病毒的分离鉴定。
(二)血清学试验
1. 病毒中和试验:应用已知的病毒检查待检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分别采取病初和2~3周后的双份血清,同时测定两份血样对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中和抗体效价,如第2次(康复期)血样的中和抗体滴度高于第一次血样4倍以上,即可诊断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
2. 荧光抗体试验:可用于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感染的快速诊断——检测急性病鸡气管涂片中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取气管上皮涂片,在空气中干燥,丙酮固定后,用荧光抗体在
七、免疫与治疗
建立无病鸡群是根本性的预防措施。灭活苗效果不佳,弱毒苗被广泛地应用。疫苗来自无毒力的分离株,或者通过在鸡胚传代致弱。免疫途径包括饮水、喷雾或点眼。由于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不断出现新的突变株,免疫效果有时不好。
上一篇: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下一篇:鸡喉气管炎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