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能产生毒素、导致人和动物发生急性或慢性中毒症的真菌,称为中毒性病原真菌。真菌性饲料中毒可根据真菌毒素产生的条件不同分为寄生性真菌饲料中毒和腐生性真菌饲料中毒。前者系指植物、粮食作物在生长期,由于真菌寄生而产生毒素,收获后制成饲料,经食用后引起饲料中毒,如麦角中毒、赤霉菌中毒以及甘薯黑斑病霉菌中毒;后者是腐生性真菌污染收获后的植物、粮食或动物性饲料添加剂,其大量生长繁殖并产生毒素,被动物食用后所引起的食物中毒,如青霉属、镰刀菌属、葡萄穗霉属以及曲霉属中能产生毒素的菌株所致。
一、青霉属(Penicillium)
本菌属的黄绿青霉、桔青霉、岛青霉、圆弧青霉、扩展青霉是主要常见的产毒真菌。本属的基本形态是,营养菌丝从无色到有鲜明颜色、菌丝有隔,分生孢子梗,光滑或粗糙,顶端有呈扫帚状的轮生分子,称帚状支;分生孢子呈球形、椭圆形或圆柱形,光滑或粗糙,大部分呈黄绿、绿或灰绿色。
(一)黄绿青霉(P. citreaviride):本菌分布广泛,可从霉变米或土壤中分离,可产生具很强神经毒素作用的黄绿青霉素。本菌分生孢子梗从贴于基质表面的菌丝中生出,壁光滑。帚状支多为单轮,分支较少,小梗密集。分生孢子呈球形或近似球形,直径2.2 m×2.8 m,壁薄而光滑,呈串状,可达50 m。在琼脂培养基上可形成直径2~3 cm,其表面有皱褶呈钮扣状,中心隆起或凹陷,厚度为100~200 m。大部分菌落呈明显的柠檬色及黄绿色,经14 d后变成浊灰色,表面呈绒毛状或絮状,略带霉味。
(二)桔青霉(P.citrinum):是粮食常见的霉菌之一,侵害大米后,形成有毒的黄变米,可产生具肾脏毒作用的桔青霉素。本菌分生孢子梗部分从基质上产生,也有从菌落中央的气生菌丝上生出的,壁光滑、不分支、帚状支由3~4个轮生而略散开的梗基构成,每个梗基上生出6~10个密集而平行的小梗。分生孢子呈圆形或椭圆形,壁光滑,直径为2.2~3.2 m,形成串状孢子链。在琼脂培养基上可形成直径为2.0~2
(三)岛青霉(P.islandicum):亦称冰岛青霉,本菌分布广泛,主要在大米、玉米、大麦中生长,可产生具肝脏毒作用的岛青霉毒素。本菌分生孢子梗短,一般在50~75 m,呈分子状,从气生菌丝上产生,帚状支为双轮对称,小梗平行密集,每簇5~8个,较短,顶端聚尖,大小为7~9 m×1.8~2.2 m。分生孢子为椭圆形,2.2~3.0 m×3.0~3.5 m,壁厚光滑,产生短的结节状分生孢子链。在琼脂培养基上可形成直径2.5~3
二、镰刀菌属(Fusarium)
本属菌分布广泛,有近50个种,是危害各种作物的病原菌,有些也是人、动物、昆虫的病原菌。大多数种都可产生毒素,其中重要的有禾谷镰刀菌、三线镰刀菌、串珠镰刀菌、木贼镰刀菌、拟支孢镰刀菌和雪腐镰刀菌等,是医学和兽医学广为重视的产毒素性病原菌真菌。
(一)镰刀菌的生物学特性
1. 形态与结构:以大分生孢子、小分生孢子形态,隔数,着生方式和厚垣孢子的有无,以及分生孢子座、黏孢团、菌核的有无等特性作为分类的依据。
在琼脂培养基上气生菌丝发达,高的0.5~1
2. 镰刀菌的毒素:镰刀菌因种类而异,产生的毒素十分复杂,大致可分为3大类,即玉米赤霉烯酮、单端孢霉烯醇族毒素[包括单端孢霉烯醇(T2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以及双醋酸基藨(biao)草镰刀菌醇(DAS)]和丁烯酸内酯。
(二)毒素检查
腹腔接种小鼠,引致精神萎顿、腹泻、胃肠出血,口腔有坏死灶,最终死亡。
三、葡萄穗霉菌属(Stachybotrys)
葡萄穗霉菌可在潮湿的干草、秸杆上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当其被家畜食用后可引起中毒,表现为腹泻、呕吐、白细胞减少、血液不凝固,体温升高,机体抵抗力下降,口腔齿龈、舌系带、硬软颚黏膜、口唇处坏死,经1~6天死亡。
四、麦角菌属(Claviceps)
本属最常见的是黑麦麦角菌和雀稗(bai)麦角菌,可侵染大麦、小麦、燕麦以及多种禾本科牧草和杂草,在麦穗上形成似麦粒而较麦粒大的麦角。动物食入含麦角的植物和人食用含麦角的面粉制品后,均可引起中毒。麦角含有麦角毒素,为多种生物碱,如麦角胺、麦角新碱、麦角生碱、麦角柯宁碱、麦角克碱及麦角环肽等。
五、甘薯黑斑病霉菌(Ceratostomella fimbriata)
本菌重要侵害甘薯的虫害部分或损伤部位,因食病害甘薯可引起乳牛、黄牛及水牛的中毒症,羊次之,在我国一些地区曾普遍发生,随着甘薯不再作为主要饲料,此病亦趋消失。
上一篇:放线菌制片及形态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