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病原菌的认识(二)
目的要求
认识葡萄球菌、链球菌、鼻疽杆菌、肉毒梭菌、魏氏梭菌的形态染色特性和培养特性。
操作步骤
一、葡萄球菌
可挑取葡萄球菌的培养物或病料涂片,自然干燥后,火焰固定,用革兰氏染色后,镜检观察。
(一)形态染色特性 革兰氏阳性呈葡萄串状排列,在病料涂片中,常呈单个,成对或短链状,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的常呈典型的葡萄串状排列。不形成芽胞,无鞭毛,不运动。某些葡萄球菌形成荚膜或粘液层。
(二)培养特性 普通琼脂上菌落呈圆形、湿润、不透明,边缘整齐表面隆起的光滑菌落。由于菌株不同可呈现黄色、白色或柠檬色。血液琼脂平板上多数致病性菌株形成明显的溶血。
二、链球菌
挑取链球菌培养物或取病料(脓汁、乳汁、渗出液等)涂片,用革兰氏染色或碱性美蓝染色,镜检后观察。
(一)形态染色特性 革兰氏阳性链球菌,多数链球菌在血清肉汤中常呈长链状排列,幼龄培养物易发现荚膜,以后消失,而在固体培养基上或病料涂片上,常为短链状排列,有些链球菌在脓汁中常呈长链状排列。
(二)培养特性 营养要求高,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上生长不良,在血琼脂上形成透明、闪光、微隆起有粘性的露滴样的小菌落,有溶血现象,分为三型;甲型(α)溶血又称绿色溶血型,有些不产生典型的溶血现象,培养24小时后,在血平板深处形成绿灰色菌落,其周围有不透明绿色轮晕。乙型(β)溶血,在血平板上菌落周围形成无色透明的溶血环,其直径有时超过菌落的直径。丙型(γ)溶血,又称非溶血型,在血平板上的菌落周围不产生溶血现象。
三、鼻疽杆菌
病料可取患马的鼻汁、皮肤溃疡分泌物、脓肿的穿刺物及病死马内脏(肺脏、肺的淋巴结、肝、脾等)作涂片,自然干燥后用革兰氏染色或碱性美蓝染色,待干后,镜检观察。
(一)形态染色特性 革兰氏阴性短杆菌,菌端钝圆,形状平直或微弯。在病料中多单在,有时成双或成丛排列。老龄菌呈显著的多形性,如球杆状、分枝状和长丝状等。其陈旧培养物用美蓝染色时,可见到着色不均匀的颗粒。
(二)培养特性 在甘油琼脂上,24小时后形成细小、正圆形、灰白色带有黄色光泽,表面湿润,半透明,稍粘稠的小菌落。培养时间延长,菌落增大至2~3mm,呈灰黄色。在马铃薯培养基上,可生成黄棕色粘稠的蜂蜜样菌落。在孔雀绿酸性复红琼脂上,菌落呈淡绿色。不溶血,有特臭。
四、魏氏梭菌(产气荚膜梭菌)
用疱肉培养基的培养物注射小白鼠,死后取肝脏抹片或取培养物涂片,用瑞特氏或革兰氏染色,干后、镜检、观察。
(一)形态染色特性 革兰氏阳性粗大杆菌,两端钝圆,单在、成双排列,或短链排列。有芽胞,位于菌体中央或近端。在机体内形成荚膜,无鞭毛,不能运动。
(二)培养特性 厌氧菌,但不严格,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琼脂上呈灰白色不透明,表面光滑,边缘整齐的菌落(直径2~5mm),葡萄糖血清琼脂上形成中央隆起或圆盘样大菌落,表面有放射状条纹,边缘锯齿状,灰白色、半透明,外观好似“勋章”。血琼脂有明显β溶血。
五、肉毒梭菌
用疱肉培养基的培养物注射小白鼠死后,取肝触片、或培养物抹片,用瑞氏染色或革兰氏染色,干燥镜检。
(一)形态特性 革兰氏阳性较粗大杆菌。菌体两端钝圆,多数单在,偶尔有成对和短链状排列。有周鞭毛,运动活泼,无荚膜,有芽胞,呈椭圆形。A、B型菌株芽胞的直径大于菌体的横径,位于菌体近端,故菌呈匙形或网球拍状。其余菌型芽胞的直径一般不超过菌体横径。
(二)培养特征 为严格厌氧菌,对营养要求不严格。在普通琼脂上形成灰白色、半透明边缘不整齐的绒毛网状、并向外扩散的菌落,直径为3~5mm。血清琼脂上培养48~72小时,形成中央隆起,边缘不整齐,灰白色较粗糙绒球菌落。卵黄琼脂平板上,在肉毒梭菌菌落之下的培养基形成局限性乳白色不透明区域,同时还形成一层彩虹样光彩覆盖在菌落及其边缘的琼脂上。疱肉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开始生长的1~2天,肉汤呈均匀混浊,A、B、F型菌将肉渣消化呈烂泥状,肉渣变黑,有恶臭味,产生气体。培养两天后,混浊肉汤变清亮,菌体下沉于管底。
上一篇:病原菌(1)
下一篇:霍乱弧菌检验操作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