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是epstein和barr于1964年首次成功地将burkitt非洲儿童淋巴瘤细胞通过体外悬浮培养而建株,并在建株细胞涂片中用电镜观察到疱疹病毒颗粒,故名。EB病毒的形态与其他疱疹病毒相似,圆形、直径180nm,基本结构含核样物、衣壳和囊膜三部分。核样物为直径45nm的致密物,主要含双股线性dna,其长度随不同毒株而异平均为17.5×104bp分子量108.衣壳为20面体立体对称,由162个壳微粒组成。囊膜由感染细胞的核膜组成,其上有病毒编码的膜糖蛋白,有识别淋巴细胞上的EB病毒受体,及与细胞融合等功能。此外在囊膜与衣壳之间还有一层蛋白被膜。
EB病毒仅能在b淋巴细胞中增殖,可使其转化,能长期传代。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具有EBv的基因组,并可产生各种抗原,已确定的有:EBv核抗原(EBna),早期抗原(ea),膜抗原(ma),衣壳抗原(vca),淋巴细胞识别膜抗原(lydma)。除lydma外,鼻咽癌患者EBna、ma、vca、ea均产生相应的lgg和lga抗体,研究这些抗原及其抗体,对阐明EBv与鼻咽癌关系及早期诊断均有重要意义。EB病毒长期潜伏在淋巴细胞内,以环状dna形式游离在胞浆中,并整合天染色体内。EB病毒在人群中广泛感染,根据血清学调查,我国3~5岁儿童EB病毒vca-lgg抗体阳性率达90%以上,幼儿感染后多数无明显症状,或引起轻症咽炎和上呼吸道感染。青年期发生原发感染,约有50%出现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主要通过唾液传播,也可经输血传染。EB病毒在口咽部上皮细胞内增殖,然后感染b淋巴细胞,这些细胞大量进入血液循环而造成全身性感染。并可长期潜伏在人体淋巴组织中,当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潜伏的EB病毒活化形成得复发感染。人体感染EBv后能诱生抗EBna抗体,抗ea抗体,抗vca抗体及抗ma抗体。已证明抗ma抗原的抗体能中和EBv.上述体液免疫系统能阻止外源性病毒感染,却不能消灭病毒的潜伏感染。一般认为细胞免疫(如t淋巴细胞的细胞毒反应)对病毒活化的“监视”和清除转化的b淋细胞起关键作用。由EBv感染引起或与EBv感染有关疾病主要有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非洲儿童淋巴瘤(即burkitt淋巴瘤)、鼻咽癌。
所有的病毒感染都是不可能根除的,也就是从体内彻底清除,只能加强锻炼,加强营养,提高免疫力。
一、免疫性
人体感染EBV后能诱生抗EBNA抗体,抗EA抗体,抗VCA抗体及抗MA抗体。已证明抗MA抗原的抗体能中和EBV.上述体液免疫系统能阻止外源性病毒感染,却不能消灭病毒的潜伏感染。一般认为细胞免疫(如T淋巴细胞的细胞毒反应)对病毒活化的“监视”和清除转化的B淋细胞起关键作用。
二、微生物学诊断
EBV分离培养困难,一般用血清学方法辅助诊断。在有条件实验室可用核酸杂交和PCR等方法检测细胞内EBV基因组及其表达产物。
(一)EBV特异性抗体的检测 用免疫酶染色法或免疫荧光技术检出血清中EBVlgG抗体,可诊断为EBV近期感染。在鼻咽癌血清中可测出VCA-lgG抗体达90%左右,病情好转;抗体效价不降,因此对鼻咽癌诊断及预后判断有价值。尤其我国学者大规模人群调查,发现抗EA-lgA效价上升,极大地增加了得鼻咽癌的危险性,为该癌肿的早期诊断,提供了重要手段。
(二)嗜异性抗体凝集试验 主要用于传染性单核白细胞增多症的辅助诊断,患者于发病早期血清可出现lgM型抗体,能凝集绵羊红细胞,抗体效价超过1:100有诊断意义,但只有60~80%病例呈阳性,且少数正常人和血清病病人也含有此抗体,不过正常人和血清病人的抗体经豚鼠肾组织细胞吸收试验,可变为阴性。
三、临床表现
CAEBV发生在非免疫缺陷个体,CAEBV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 .由于EBV可使不同部位各种类型淋巴细胞感染及克隆增生,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其病理改变几乎可涉及到各个器官。T细胞类型的CAEBV主要表现为发烧、VCA-IgG及EA-IgG抗体滴度升高;NK细胞类型的CAEBV主要表现为蚊虫过敏及相应的皮肤损害,骨髓或外周血中大颗粒细胞增多及IgE滴度升高。
四、主要症状和体征
发烧(92.7%),可呈现低烧、中等度烧及高烧,合并HLH时常常出现高烧不退。发热原因主要与CAEBV时IFN-γ、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白介素等细胞因子的异常分泌有关,也可能和继发感染有关。
肝脏肿大(79.3% ) , 脾脏肿大(73.2% ) , 肝功能异常(67.1% ) ,血小板减少症(45.1% ), 贫血(43.9%), 淋巴结病(40.2%)。 蚊虫过敏, 表现为蚊虫叮咬后局部皮肤的红斑、水疱及溃疡形成,并且伴有高烧。皮疹,皮肤牛痘样水疱, 腹泻及视网膜炎。
其他少见表现Ohga S等报道1例在14个月龄时诊断为CAEBV的患儿,8岁时出现肌无力和感觉异常,脑组织活检显示大脑广泛分布EBV感染的T淋巴细胞,证实EBV引起的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lymphoproliferative disorders, LPD)可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其他表现还有结肠炎、皮肤肌炎、T细胞型多肌炎、肾脏损害等。另有报道8岁男孩因眼内直肌NK细胞浸润造成双侧眼球突出。
I. 下述情况持续6月以上:a) 从EBV原发感染开始症状一直持续b) EBV抗体滴度异常(包括抗VCA-IgG≥1:5120,抗EA抗体≥1:640或EBNA抗体<1:2. II.主要脏器受损的组织学标志:a) 淋巴结炎b) 噬血现象c)脑膜脑炎d)持续性肝炎e)脾肿大f)间质性肺炎g)骨髓增生不良h)视网膜炎III.证实受损组织或外周血中EBV数量增多:a)受损组织中EBV的DNA、RNA或蛋白增多b)外周血中EBV的DNA水平增高。
诊断CAEBV需满足上述每一项中的至少一条并排外任何免疫缺陷包括HIV感染CAEBV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诊断CAEBV的同时需要加上主要病理损害器官的疾病,如:恶性淋巴瘤、HLH、冠状动脉瘤、心肌炎等。如果临床疾病与EBV相关,但外周血中抗体滴度或EBV的DNA拷贝数不增高,则只能诊断为慢性EB病毒感染(CEBV)。合并严重合并症的CAEBV称为严重慢性EB病毒活动性感染(SCAEBV),包括淋巴瘤、心肌病、冠状动脉瘤、HLH及肝功能衰竭等。
EB病毒感染首发症状及其相关性疾病,以加强对本病的认识,提高临床诊断水平。方法:对255例小儿EB病毒感染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及总结。结果:EB病毒感染多数以发热为首发症状(占63.1%),其次以咳嗽(占13.7%)、颈部肿块(占4.7%)、眼睑浮肿(占3.5%)、肝脾肿大(占3.1%)、咽痛(占2.7%)、皮疹(占2.0%)为首发的亦有较多,较少见的尚有以头痛(占1.6%)、黄疸(占1.2%)、口腔溃疡(占0.8%)、肝炎(占0.8%)、皮肤出血点(占0.8%)、腹胀(占0.4%)、心律失常(占0.4%)、腮腺肿大(占0.4%)、惊厥(占0.4%)、声嘶(占0.4%)为首发症状的。EB病毒感染大多数引起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占51.8%),其他相关性疾病包括呼吸道感染(占22.4%)、扁桃体炎(占9.0%)、淋巴结炎(占4.3%)、病毒性心肌炎(占2.0%)、病毒性脑炎(占1.6%)、噬血细胞综合征(占1.6%)、肝炎(占1.6%)、川崎病(占1.2%)、镜下血尿(占1.2%)、恶性淋巴瘤(占0.8%)、溃疡性口炎(占0.8%)、腮腺炎(占0.4%)、喉炎(占0.4%)、组织细胞增生症(占0.4%)、恶性网状细胞增生症(占0.4%)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占0.4%)。结论:EB病毒感染可累及全身各个系统,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临床医生应综合分析,结合相关实验室检查,尽早明确诊断,减少误诊。
五、防治原则
目前有二种疫苗问世,其中之一为我国用基因工程方法构建的同时表达EBV gp320和HBsAg的痘苗疫苗,重点使用在鼻咽癌高发区。另一为提纯病毒gp320膜蛋白疫苗,正在英国大学生患者中作小规模接种,以期观察该疫苗是否能降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发病率。
无环鸟苷(AC)和丙氧鸟苷(DHPG)可抑EBV复制,均有一定疗效。
上一篇:病毒的致瘤机制
下一篇:病毒的分类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