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学检测对于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因此,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在医院感染治疗和控制中起到关键作用。目前,大部分临床微生物实验室采用商品化的鉴定系统鉴定临床分离的细菌,但是对于一些临床不常见的细菌,传统的鉴定方法(如革兰染色、生化反应等)更加实用有效。因此,本文参照CLSI M32-A2文件列举了一些临床不常见细菌的特征和鉴定方法,希望对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的常规工作有所帮助。
不常见革兰阳性菌
1.产单核李斯特菌李斯特菌是一种典型的胞内寄生的革兰阳性短杆菌,共分为2个群,7个种。第一群包括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伊氏李斯特菌、无害李斯特菌(又名英洛克李斯特菌) 、韦氏李斯特菌及西尔李斯特菌;第二群为较少见的格氏李斯特菌和莫氏李斯特菌。其中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和伊氏李斯特菌具有致病性,且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是惟一能引起人类疾病的,是一种人兽共患病的病原菌,能引起人、畜的李斯特菌病,感染后主要表现为败血症、脑膜炎、流产和单核细胞增多。这种病菌在自然界广泛存在,食品中存在的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对人类的安全具有危险,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水产品、奶及奶制品、肉制品均有不同程度的污染,并曾将其列为20世纪90年代食品中四大致病菌之一。
产单核李斯特菌是一种革兰阳性短小杆菌,通常成双排列,偶尔可见双球状(见图8)。有鞭毛,但仅在18~20℃有动力,在37℃动力缓慢。无芽胞,一般不形成荚膜,但在含有血清的葡萄糖蛋白胨水中能形成粘多糖荚膜。兼性厌氧,对营养要求不高,普通培养基上可生长,在血平板上会形成β-溶血。最适的生长温度是30~37℃,并可在4℃条件下进行冷增菌。本菌耐碱不耐酸,对热较为敏感,加热50℃10min即可死亡同时该菌对多种抗生素敏感,以氨苄青霉素为首选,尚有青霉素、链霉素、四环素、氯霉素和红霉素等敏感。但该菌对磺胺、杆菌肽和多粘菌素耐药。产单核李斯特菌触酶阳性,马尿酸盐阳性。
2.链球菌属
链球菌属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人和动物肠道、健康人鼻咽部等,致病链球菌可引起各种化脓性炎症、猩红热、风湿热等疾病。本属细菌为革兰阳性球菌,链状排列,无鞭毛,无芽孢,可形成荚膜,在液体培养基中易形成长链,致病性强的菌株多为长链,在脓汁标本中多为短链。本属细菌为需氧或兼性厌氧菌,部分为厌氧菌。营养要求较高,需在加有血液、血清等成分的培养基生长良好。根据链球菌在血液琼脂平板上菌落周围溶血情况,有草绿色溶血环的称为α型溶血,如草绿色链球菌;呈透明溶血环的称为β型溶血,称β溶血性链球菌或化脓性链球菌;也有不溶血的,称为γ型溶血,如肠球菌。根据族特异性抗原将链球菌分A-T 18个族。链球菌属细菌触酶阴性。化脓链球菌(A群) PYR阳性。无乳链球菌(B群) 马尿酸盐阳性,CAMP阳性。草绿色链球菌PYR阴性,LAP阳性,胆汁溶菌试验阴性。肺炎链球菌镜下为革兰阳性球菌,矛尖状,成双排列,在人和动物体内形成荚膜,菌落细小、周围有草绿色溶血环,48小时后,由于菌落自溶,呈现“脐窝状”,Optochin敏感试验阳性,胆汁溶菌试验阳性,菊糖分解试验阳性。
表2 不常见革兰阳性菌快速鉴定方法
细菌名称 |
初步鉴定方法 |
附加确证试验 |
备注 |
路登葡萄球菌 |
1.革兰氏阳性球菌,葡萄状排列
2.触酶阳性
3.凝固酶试管法阴性 |
1.PYR阳性(深红色)
2.多粘菌素B耐药
3.鸟氨酸阳性 |
凝固酶玻片法可能阳性 |
浅绿气球菌 |
1.革兰氏阳性球菌,呈四联球菌或串状排列
2.触酶阴性
3.α-溶血 |
1.PYR阳性
2.LAP阴性 |
|
产单核李斯特菌 |
1.细小革兰氏阳性杆菌
2.触酶阳性
3.BAP上窄的β-溶血环
4.镜下通常翻滚样运动 |
马尿酸盐阳性 |
分离自血培养或CSF才有意义 |
无乳链球菌(B群) |
1.革兰氏阳性球菌,成对或成链排列
2.触酶阴性
3.BAP上窄的β-溶血环 |
1.马尿酸盐阳性
2.CAMP阳性
3.兰氏血清分类法为B群 |
如果不溶血,不要做马尿酸盐试验 |
咽峡炎链球菌(米勒链球菌) |
1.革兰氏阳性球菌,成对或成链排列
2.触酶阴性
3.BAP上菌落直径﹤0.5mm,溶血不定 |
1.奶油或香草气味
2.兰氏血清分类法为F群 |
兰氏血清分类法也可能为A、C、F或G群 |
化脓链球菌(A群) |
1.革兰氏阳性球菌,成对或成链排列
2.触酶阴性
3.BAP上明显的β-溶血环,菌落直径﹥0.5mm |
1.PYR阳性
2.兰氏血清分类法为A群 |
因为肠球菌也可能溶血,所以应该仔细观察菌落大小和溶血情况 |
草绿色链球菌 |
1.革兰氏阳性球菌,呈四联球菌或串状排列
2.触酶阴性
3.α-溶血或不溶血 |
1.PYR阴性
2.LAP阳性
3.如果α-溶血,胆汁溶菌试验阴性 |
如果镜下不成链状排列,片球菌属为万古霉素耐药,尿气球菌呈四联球菌,为尿路感染致病菌 |
上一篇:卡他莫拉菌感染的预防和治疗
下一篇:布兰汉菌属的常规鉴定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