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目的
观察放线菌的基本形态特征
掌握培养放线菌的几种方法
2 原理
放线菌一般由分枝状菌丝组成,它的菌丝可分为基内菌丝(营养菌丝)、气生菌丝或有孢子丝三种。放线菌生长到一定阶段,大部分气生菌丝分化成孢子丝,通过横割分列的方式产生成串的分生孢子。孢子丝形态多样,有直、波曲、钩状、螺旋状、轮生等多种形态。孢子也有球形、椭圆形、杆状和瓜子状等等。它们的形态构造都是放线菌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
放线菌的菌落早期绒状同细菌菌落月牙状相似,后期形成孢子菌落呈粉状、干燥,有各种颜色呈同心圆放射状。
3 材料
3.1 菌种
灰色链霉菌(Str. griseus),天蓝色链霉菌(Str. coelicolor),细黄链霉菌(Str.microflavus)。
3.2 培养基
高氏1号培养基。
3.3 器皿
培养皿,载玻片、盖玻片、无菌滴管、镊子、接种环、小刀(或刀片)、水浴锅,显微镜,超净工作台,恒温培养箱。
4 流程
4.1插片法: 倒平板→插片→接种→培养→镜检→记录绘图
4.2压印法: 倒平板→划线接种→挑取菌落→加盖玻片→镜检→记录绘图
4.3埋片法: 倒琼脂→切槽→接种→培养→镜检→记录绘图
5 步骤
5.1插片法
5.1.1倒平板
将高氏1号培养基熔化后,倒10~12毫升左右于灭菌培养皿内,凝固后使用.
5.1.2插片
将灭菌的盖玻片以45度角插入培养皿内的培养基中,插入深约为1/2或1/3(图5-1)。
5.1.3接种与培养
用接种环将菌种接种在盖玻片与琼脂相接的沿线,放置28℃培养3~7天。
5.1.4观察
培养后菌丝体生长在培养基及盖玻片上,小心用镊子将盖玻片抽出,轻轻擦去生长较差的一面的菌丝体,将生长良好的菌丝体面向的载玻片,压放于载玻片上。直接在显微镜下观察。
5.2压印法
5.2.1制备放线菌平板
同5.1.1。在凝固的高氏1号培养基平板上用划线分离法得到单一的放线菌菌落。
5.2.2挑取菌落
用灭菌的小刀(或刀片)挑取有单一菌落的培养基一小块,放在洁净的载玻片上。
5.2.3加盖玻片
用镊子取一洁净盖玻片,在火馅上稍微加热(注意:别将盖玻片烤碎),然后把玻片盖放在带菌落的培养基小块上,再用小镊子轻轻压几下,使菌落的部分菌丝体印压在盖玻片上。
5.2.4观察
将印压好的盖玻片放在洁净的载玻片上(菌体朝向载玻片),然后放置在显微镜下观察。
5.3埋片法
5.3.1倒琼脂平板
将已配制、灭菌的高氏l号琼脂培养基熔化,通过无菌操作倒入灭菌的培养皿底,倒均,将整个培养皿盖住使凝固。一般f=9cm的培养皿约倒入15mL培养基。
5.3.2接种与培养
在已凝固的琼脂平板上用灭菌小刀切开两条小槽,宽度小于1.5cm。把放线菌接种在小槽边上,?盖上已灭菌的盖玻片1-2片(图5-2),盖好培养盖。将制作好的平板放在28℃恒温箱培养3-4天。
5.3.3观察
取出培养皿,可以打开皿盖,将培养皿直接置于显微镜下观察;也可以取下盖玻片,将其放在洁净载波片上,?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6 结果
6.1 观察并绘制放线菌的孢子丝形态,并指明其着生方式。
6.2 绘图和描述自然生长状态下观察到的放线菌形态
6.3 比较不同放线菌形态特征的异同
7 思考
1在高倍镜或油镜下如何区分放线菌的基内菌丝和气生菌丝?
2 比较实验中采用的几种观察方法的优缺点。
上一篇:实验——食品中霉菌计数法
下一篇:实验——酵母菌的形态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