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起蜡样芽孢杆菌食物中毒早在1906年就有报告(Lubenau)。但直至1950年才明确其病因,之后许多国家,特别是北欧、东欧国家也报告了类似的中毒症。1960~1968年间在匈牙利细菌性食物中毒中,蜡样芽孢杆菌为第三个最常见的致病菌,该菌所致食物中毒为已报告食物中毒起数的84%,中毒人数占总中毒人数的14.8%。1971年以来,英国报告过多起该菌食物中毒。我国南京市卫生防疫站于1973年首次报告了南京某托儿所儿童因进食泡饭引起呕吐型蜡样芽孢杆菌食物中毒。现今除西藏外,各省、市已相继报告该菌食物中毒。
蜡样芽孢杆菌食物中毒涉及的食品种类多:包括乳类食品(冰淇淋、牛奶)、肉类(烧肉、烧鸡、鱼、肉饼)、米饭淀粉类制品、甜点心、炒菜、菜汤、蔬菜以及豆芽、水果、色拉、酱菜等食品。在我国发生的蜡样芽孢杆菌食物中毒多与米饭或淀粉类制品有关。据调查,食物的带菌率最高可达70%。造成如此高的带菌率,除上述原因外,还与食品加工、运输、上市和销售中未能严格遵守卫生制度及操作规程有关。该菌的主要污染源为灰尘、土壤,也可经苍蝇、昆虫、不洁的用具和容器传播,
由该菌引起食物中毒的食品,大多数没有腐败变质现象。感观检查:除米饭有时稍有发馊,口味不爽外,大多数食品感观性状都正常。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于6-10月气温高的季节较易发。通常是因食物保存不当,于20~C以上环境中放置的时间过长,该菌即大量繁殖并产生毒素,食前又未充分加热,而引起中毒。在中毒患者粪便中通常不易分离到大量的蜡样芽孢杆菌。
该菌所致食物中毒,是因误食带有大量活菌及其肠毒素所引起。该毒素分为耐热肠毒素和不耐热肠毒素,分别引起以下两类病症表现。
1.呕吐型肠胃炎
以恶心、呕吐症状为主。多数由食用剩米饭、油炒米饭所致。其特点为潜伏期短,仅0.5~5h;100%呕吐,次数多达2~10次;患者均发生腹部痉挛,腹泻较少的33%;胃不适,有头昏、发烧、四肢无力、结膜充血等。致中毒的米饭中可检出大量该菌,该毒素系低分子肠毒素,其相对分子质量<5000。相当稳定,对pH、胰蛋白酶、胃蛋白酶均不敏感,能耐126~C 90min。一般不被煮沸或高压灭菌破坏。该菌最适产毒温度为30~C,24h的米饭培养物可产生毒素。呕吐毒素灌人猴或小猫的胃内,可致呕吐。
2.腹泻型肠胃炎
以腹痛、腹泻为主。潜伏期较长,通常为8~16h,主要由腹泻毒素引起。其产毒菌株可在各种食品(包括米饭)中产生毒素,也有学者认为毒素亦可在细菌进入肠道后产生。该型特点是突然发病,来势凶猛。约96%病例为腹泻,腹泻次数多;75%腹部痉挛,呕吐少见(约23%),偶有发烧。该毒素使小肠上皮细胞内的腺苷环化酶增高,导致肠上皮细胞内的环磷酸腺苷的浓度增高,引起肠腔内液体潴留,导致腹泻,该毒素也有催呕作用。
3.毒素种类及其性质
蜡样芽孢杆菌的毒性产物有许多种,如肠毒素、溶血毒素、卵磷脂酶A、蛋白溶解酶及DNA胞外酶等,其中前三者研究得较多。现仅述肠毒素。
肠毒素用环磷酸腺苷活性试验将蜡样芽孢杆菌肠毒素分为如下四种。
(1)呕吐毒素(耐热肠毒素) 该毒素抗原性甚弱,Meling等(1978)曾于8个月内给4只猴喂饲“次,猴未产生明显抵抗力。
(2)腹泻毒素(不耐热肠毒素) 几乎所有蜡样芽孢杆菌均可产生该毒素,但产毒量不同。相对分子质量为5.5万~6万。45~C 30min可使之灭活。对蛋白酶、胰蛋白酶敏感。以该毒素喂猴可导致发生腹泻。用该毒素静脉注入小鼠,一般于2min内迅速致死。
(3)化脓毒素(pyogenictoxin) 从一例婴儿脑脓肿中分离到,可能为化脓因子。注人家兔肠袢,可破坏绒毛结构,引起肠袢积液。可使家兔或小鼠死亡。
(4)液体积蓄因子 只导致出现肠袢积液。喂猴不产生腹泻或呕吐症状。
上一篇:高温杀菌产品蜡样芽孢杆菌的污染现状与控制措施
下一篇:蜡样芽孢杆菌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