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微生物引起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屡有发生。疾病预防系统细菌检验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就直接影响着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为了给疾病预防和控制提供及时、准确的检验报告,室间质评作为提高微生物实验室总体水平的一个重要手段越来越引起重视。我科从2001年起参加了陕西省临床检验中心每年两次的微生物检验室间质量的评价工作,现将5年来的质评结果总结分析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质控菌种 真空干燥菌种50株,由陕西省临床检验中心提供。
1.2 质控目的 对未知菌种做出鉴定。
1.3 试剂 所用成品培养基购于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腹泻病控制上海试剂供应研究中心;微量生化管购于杭州微生物试剂厂;沙门菌诊断血清、志贺菌诊断血清、肠道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诊断血清、肠道侵袭性大肠埃希菌诊断血清、大肠菌O157诊断血清均购于卫生部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在有效期内使用。
1.4 评价 (1)要求所报细菌必须到种或型,方可得分,即完全正确PT100%,否则PT为0;时间为10天,以邮戳为准。(2)每次得分(PT)计算:实验室回报正确细菌数/实际细菌数100%或者是各株细菌PT的平均值。(3)评价分为:不及格PT<60%,及格PT≥60%,良好PT≥80%,优秀PT≥90%。
2 检验步骤[1]
2.1 无菌操作开启真空干燥管,加入无菌生理盐水0.2ml,反复抽吸使成均匀混悬液。
2.2 分离培养 根据标本来源不同,所涉及的菌属不同,选择相适应的培养基及培养条件进行分离培养。
2.3 纯培养 取平板上的单个菌落接种克氏双糖斜面37℃培养24h。做氧化酶试验,葡萄糖氧化发酵试验。根据初步生化选择鉴定方向。
2.4 染色镜检 进行革兰染色。
2.5 生化试验 对疑似菌做系统生化试验。
2.6 血清学试验 对疑似菌做血清凝集试验。
2.7 结果判定 综合分析生长情况,生化特征,血清学试验结果,作出鉴定。
3 结果
以陕西省临床检验中心返回结果及得分为准。我室鉴定结果及全省的平均水平见表1、表2;50株质控菌包括20个菌属见表3。表1 2001~2005年微生物室间质控菌株鉴定结果 表2 全省质控菌株鉴定平均PT(%)与我室PT(%)比较表3 50株质控菌株的分类从5年的微生物室间质控菌株鉴定结果看:我室细菌鉴定的正确率逐步提高,鉴定结果均高于全省的平均值。在2001年菌株鉴定中,有2株鉴定错误:如将鲍蔓不动杆菌鉴定为洛非不动杆菌;将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鉴定为普通大肠埃希菌。原因:对常见熟悉细菌的鉴定正确率高,对不常见的细菌因准备工作不充分,生化试验的项目不全,导致非发酵菌的判断错误,使鲍蔓不动杆菌错判为洛非不动杆菌;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由于与O157诊断血清不发生凝集且山梨醇(+)、枸橼酸盐(-)、尿素(-)与正常不符,致鉴定错误。
4 讨论[2~4]
2001~2005年鉴定质控菌株共50株,涉及近20个菌属。旨在增加试验的机会,锻炼操作能力,积累工作经验,提高细菌鉴定工作的准确性和工作效率,有助于及时发现细菌鉴定中的问题并及时加以改进。无论室间质控,室内质控,还是日常的检验工作,都应从多方面做充分的准备,在多种样品多种细菌同时存在的情况下,要求检验人员鉴定思路清晰,善于抓住被检菌的生长特点、溶血能力、染色特性、动力等,选择相应的检验程序,这样可以避免试验的盲目性,节约试验时间。笔者有以下体会:
接到室间细菌质控样本后,在规定时间内,与常规工作放在一起,由常规工作人员参加操作,使用与常规工作同样的方法,同样的试剂,同样的步骤进行操作。既可以检查自己的实验室室内质控的质量,同时还了解自己试验室与其他实验室之间的差异,检验细菌鉴定结果的准确性。
在没有全自动细菌鉴定仪等先进设备情况下,对于细菌鉴定要求检验工作者有较高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需要积累丰富的工作经验。在球菌鉴定中,可通过血平板上菌落溶血特点,革兰染色,显微镜观察菌体形态作初步判定,再做系统生化进行鉴定;对革兰阴性杆菌,为了迅速,准确鉴定,首先要做葡萄糖氧化发酵试验和氧化酶试验进行初步鉴定,以确定其为肠杆菌科细菌,非发酵菌及弧菌科细菌;然后再按各自的鉴定程序进行生化鉴定,见表4。表4 肠杆菌科细菌与其他革兰阴性菌的鉴别在确定被检菌为肠杆菌科细菌之后,可根据苯丙氨酸酶试验和葡萄糖酸盐试验进行初步分属,把常见的肠杆菌科细菌分为三大类,十二个属,然后根据常见菌属的生化特征作进一步鉴定,见表5。沙门菌、志贺菌、大肠埃希菌等还应与相应的诊断血清作血清学凝集试验,加以确定,在实际工作中只有血清反应与生化试验符合时,才具有诊断意义。表5 肠杆菌科细菌的初步分属真空干燥菌种初步分离培养后染色形态,有些生化反应可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如:本室在鉴定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时,山梨醇(+)、枸橼酸盐(-)、尿素(-)与正常结果不符,因此,检验工作者工作时,应认真仔细、一丝不苟,以免发生判断错误,有些生化反应经传代后可恢复正常,在实际工作中应加以注意。
细菌的检验程序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和专业标准,只有标准化,才能规范化;只有规范化,才能程序化。选择合适的程序,才能使细菌的分离鉴定少走弯路,提高细菌鉴定的工作效率。5年的质控参与对我室的细菌鉴定工作有很大的提高,同时加强了对病原细菌引起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能力,使我们的工作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服务。以上是笔者在质控和实际工作中的一点体会,供同行们在实际工作中参考。
作者:席桂绒,张丽萍,高 涛,薛彩娥,李红艳
作者单位:721001 陕西宝鸡,宝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参考文献】
1 何晓青.卫生防疫细菌检验.北京:新华出版社,1989,184.
2 食品卫生国家标准.GB4789-1994.
3 周庭银,赵虎.临床微生物学诊断与图解.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1,1977.
4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GB/T4789-2003.
上一篇:降钙素原及其在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下一篇:食品中单增李斯特检测技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