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病、病原菌耐药情况及防治措施。方法对102例机械通气新生儿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了解VAP的发病、病原菌分布情况及药敏结果。结果胎龄<37周、机械通气时间≥72h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主要致病菌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产酸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结论合理使用呼吸机减少VAP发生率,根据区域性合理选用抗生素是提高VAP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关键词】 肺炎 婴儿 新生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药物耐受 细菌
为了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pne umonia,VAP)的发病、病原菌耐药情况及防治措施,笔者对本院NICU 2002年1月~2006年4月的102例机械通气新生儿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2例患儿中男60例,女42例;日龄10min~20天,≤72h 82例,>72h 20例;胎龄28~42周,平均33周,<37周71例(≤32周为43例),≥37周31例;体重1100~4100g,平均
1.2 方法
102例患儿均于BEAR CUB 750 VS或Drager Evita 2dura,以IPPV/PEEP模式进行机械通气。治疗时间<72h 28例,≥72h 74例,最短9h,最长8天,同时予静脉营养、抗感染、预防出血等对症、支持治疗。
机械通气48h后从气管插管内予一次性吸痰管从下呼吸道采集分泌物标本,严格按照无菌原则完成操作,采用HX-21细菌鉴定或药敏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
按照VAP临床诊断标准[1],接受机械通气≥48h以后符合下列条件:①胸部X线片出现新的或进行性的肺浸润影;②发热;③血白细胞增多;④气管支气管内出现脓性分泌物;⑤病原学检查及气道分泌物培养阳性结果。
2 结果
2.1 VAP发生率与呼吸机使用时间、胎龄的关系
102例患儿中发生VAP 51例(50.00%),患儿孕周<37周发生42例(82.35%),≥37周发生9例(17.65%),两者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χ2=42.71,P<0.01)。用呼吸机治疗时间<72h 7例(13.73%),≥72h 44例(86.26%),两者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χ2=53.68,P<0.01)。
2.2 痰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
见表1。表1 VAP患儿细菌分布及药敏试验结果 (略)注:ESBLs为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 MRSA为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2.3 转归
51例VAP患儿治愈45例(88.24%),死亡6例(11.77%),其中病情危重放弃治疗4例(放弃后即死亡)。
3 讨论
VAP是指经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48h以后所出现的医院获得性肺炎,是机械通气的主要并发症,也是发生院内感染、死亡、住院时间延长和治疗费用增加的主要原因[2]。新生儿免疫功能低下,气管插管破坏了呼吸道防御屏障,使外源细菌及体内条件致病菌有机可乘,根据本组资料显示VAP 51例(50.00%)与相关报道一致[3],且发生率与胎龄及治疗时间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考虑早产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及自身抵抗力较弱,而机械通气的时间越长,呼吸道防御机能也越弱,使感染机会增加。
根据细菌鉴定及药敏显示主要致病菌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20/51)、肺炎克雷伯菌(12/51)、产酸克雷伯菌(9/51)和大肠埃希菌(5/51),这与国内其他作者的报道差异有显著性[4],考虑与细菌分布的地区性有关。葡萄球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包括头孢类和泰能)、环丙沙星、阿齐霉素、万古霉素敏感,其中MRSA仅对万古霉素敏感,少数对泰能敏感,对青霉素类、头孢类包括复合制剂均不敏感;革兰阴性菌中以 ESBLs常见,主要对头孢类复合制剂、泰能、环丙沙星敏感,对青霉素、单一头孢类不敏感。ESBLs和MRSA耐药菌多,治疗比较困难,病死率较高,本组资料死亡病例均为这两类细菌。有文献报道[5],碳青霉烯类和喹诺酮类抗生素对产ESBLs菌敏感,治疗应首选此类抗生素,但环丙沙星在动物实验中可引起幼年动物的关节病使其使用受到限制[6]。
本组资料显示VAP的病死率(11.77%)低于相关资料[3],考虑根据药敏选用敏感抗生素有关。在治疗VAP时,应掌握本地区的临床细菌耐药性的发生和发展趋势,及时调整抗生素的使用,使之更合理有效,避免抗生素的耐药性发生[7],同时应尽量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加强综合支持治疗,保证足够热卡,必要时以丙种球蛋白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8],从而提高VAP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
作者:王薇 梁露 王兰芳 吴克烽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参考文献】
[1]曹毅民,郭在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诊断技术[J].中华儿科杂志,2002,40(7):426-427.
[2]Chastre J, Fagon JY. 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 [J].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02,165(7):867-903.
[3]Torres A, Aznar R, Gatell JM, et al. Incidence risk and prognosis factors of nosocomial in mechanically ventilated patients [J]. Am Rev Respir Dis,1990,142(3):523-528.
[4]张玲玲,颜胜宇,黄达枢.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克雷伯杆菌肺炎的临床特点[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4,19(4):274-275.
[5]裘刚,汤定华,张弘.儿科重症监护室细菌耐药性监测[J].临床儿科杂志,2003,21(9):549-552.
[6]周北燕,卢光进.环丙沙星治疗新生儿呼吸机相关肺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2,4(5):407-408.
[7]Roberts R.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infections diseases in an emergency department observation unit [J]. Emerg Med Clin North Am,2001,19(1):187-207.
[8]王西阁,栾斌,程秀永.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62例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4,12(6):516-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