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细菌的传播与致病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是能在冷藏温度下生长的少数几种肠道致病菌之一。本菌天然寄居在多种动物体内,如猪、鼠、家畜等,通过污染食物(牛奶、猪肉等)和水经粪—口途径感染或因接触染疫动物而感染。它除引起胃肠道症状外,还能引起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骨骼结缔组织等疾患,甚至可引起败血症,造成死亡。该菌还是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很多国家都已将该菌列为进出口食品的常规检测项目。
本病多发生于冬春季节,可散发或暴发流行,多累及婴儿及儿童。不同年龄患者的症状有所不同,5岁以下患儿以腹泻为多见,临床表现与菌痢不能区别。本病为自限性的轻型急性胃肠炎,一般表现为腹泻、发热和腹痛,粪便呈黄色水样或含粘液,带血或血便者较少见,腹泻每日3~10次,可持续1~2周,个别可长达3个月。偶可引起肠道溃疡、穿孔和腹膜炎。慢性腹泻常持续数月,甚至可拟似慢性特发性炎性肠病。发热从短期高热到持续几周的低热不等,亦为本病的突出症状。5岁以上儿童和青少年常有下腹痛,末梢血白细胞总数增加,症状极似阑尾炎。在成人中,肠炎后1~2周,有的可出现结节性红斑,常见的并发症为活动性关节炎。此外,尚有脑膜炎及败血症等临床类型。
但国内既往对该菌重视不够,医务人员普遍缺乏对本菌的认识,临床医生在对胃肠道疾病诊断时很少考虑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感染,检验人员也很少能为准确诊断提供依据。由于诊断不及时,容易造成误诊,多数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感染病人很难得到及时、针对性治疗,造成感染慢性化和并发各种合并症,有些小肠结肠炎
耶尔森菌感染甚至被当作阑尾炎施行手术。
二、 细菌的生物学特性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肠杆菌科耶尔森菌属,为革兰氏阴性小杆菌,有毒菌株多呈球杆状,无毒株以杆状多见。对营养要求不高,能在麦康凯琼脂上生长,但较其他肠道杆菌生长缓慢,培养的最适宜温度为28℃,最适pH值为7~8,初次培养菌落为光滑型,通过传代接种后菌落可能呈粗糙型。
本菌具有“嗜冷性”,在水中和低温下(4℃)能生长,为肠道中能在4℃生长繁殖的少数细菌之一。因此,食品冷藏保存时,应防止被该菌污染。
野生动物、家畜(猪、狗和猫)、牡蛎和水源中都能分离到本菌,亦可从健康人或患者粪便中分离得到,其传播方式可能与摄入被尿、粪便污染的食物(尤其是肉类)和接触感染动物等有关。
本菌可产生耐热肠毒素,121℃30分钟不被破坏,对酸碱稳定,pH1~11不失活。肠毒素产生迅速,在25℃下培养12小时,培养基上清液中即有肠毒素产生,24~48小时达高峰。肠毒素是引起腹泻的主要因素。毒力型菌株均有VW抗原(蛋白脂蛋白复合物),为毒力的重要因子,与侵袭力有关,侵袭力可能是耶尔森菌感染肠道表现的病理基础。
三、 细菌的实验室检查及其它检查
1. 标本采集 常为粪便以及食物,也可取血液和尿液等。
粪便标本采集要求:采集的动物粪便标本应新鲜,病人的粪便标本最好在发病3-5病日内,使用抗生素之前.粪便采集量每份不少于5克,置于干净塑料袋
或置于运送培养基中于6小时内送实验室检测,夏季标本的保存和运送要注意
冷藏.原则上每天采集的标本可分两次送至实验室,即上午的标本中午12时前送到,下午的标本晚6时前送到,以便于及时开展检测。
2. 分离培养——以粪便标本为例
(1)冷增菌 粪便与改良磷酸盐缓冲液以1:10混合 于4℃增菌,并于10天,20天分别转种麦康凯MAC平板或耶尔森菌属专用选择性培养基CIN 于25℃培养24~48h 。
(2)该菌的菌落在MAC平板上呈无色透明,在CIN平板上呈粉红色,偶尔有一圈胆盐沉淀;
(3)将可疑菌落接种改良克氏双糖培养基25℃培养24h~48h ,上、下层均为阳性(即显黄色)者接种Rustigian氏尿素培养基(使成浓厚菌悬液),振荡10秒钟25℃培养2~4h。
(4)尿素阳性者再接种半固体各2管 ,1管于25℃培养24h,另1管于37℃培养24h。该菌在25℃动力阴性,37℃动力阴性。
3.生化鉴定(25℃培养) :典型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主要的生化反应情况:脲酶阳性、硫化氢阴性、VP25℃阳性、鸟氨酸脱羧酶阳性。发酵葡萄糖、蔗糖产酸不产气,不发酵密二糖和鼠李糖。
4.血清分型
四、细菌的防治
症状较轻时,本病多为自限性,无需抗菌治疗。宜进行适当隔离,粪便及排泄
物要消毒,以免疾病传播。有失水者及时补液,以纠正水、电解质、酸碱紊乱。对病程较长,有并发症或呈暴发型者,应给予抗菌治疗。本菌对所有氨基糖甙抗生素、
多粘菌素、复方新诺明、四环素、呋喃唑酮和喹诺酮类等均敏感。
五、细菌的生物安全防护
根据《病原微生物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中的有关规定,人间传播的微生物名录(待颁布)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属于三类,BSL-2。相关的防护事宜包括:
(1)操作要求
1、实验时,未经实验室主任同意,限制或禁止进入实验室。
2、不许在工作区域饮食、吸烟、清洗隐型眼镜和化妆。食物应存放在工作区域以外专用橱柜或冰箱中。
3、所有的操作过程应尽量细心,避免产生和溅出气溶胶。
4、对于污染的锐器,必须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包括针、注射器、玻片、加样器等。
5、注射和吸取感染材料时,只能使用针头固定注射器或一次性注射器(即注射器和针头是一体的)。用过的一次性针头必须弯曲、切断、破碎、重新套上针头套、从一次性注射器上去掉,或在丢弃前进行人工处理,要不将之小心放入不会被刺穿的、用于收集废弃锐器的容器中。非一次性锐器必须放置在坚壁容器中,转移至处理区消毒,最好高压杀菌。
6、打碎的器皿不能直接用手处理,必须用其它工具处理,如刷子和簸箕、夹子或镊
7、所有的培养物、储存物及其它规定的废物在释放前,均应使用可行的消毒方法进行消毒,如高压灭菌。转移到就近实验室消毒的物料应置于耐用、防漏容器内,密封运出实验室。离开该系统进行消毒的物料,在转移前应包装,其包装应符合有关的法规。
8、溅出或偶然事件中,明显暴露于传染源时,要立即向实验室主任报告。进行适当的医学评估、观察、治疗,保留书面记录。
9、按日常程序、在有关传染源的工作结束后、尤其是传染源溅出或洒出后、或受到其他传染源污染后,实验室设备和工作台面应当使用有效的消毒剂消毒。污染的设备在送去修理、维护前,要按照相关的规定消毒;在离开设施转移前,要按照相关的规定打包运输。
(2)安全设备
1、正确使用和保养生物安全柜、最好是二级生物安全柜、或其他合适的人员防护设施、或物理遏制装置。
2、确定可能形成传染性气溶胶或溅出物的实验过程,包括离心、研磨、匀浆、剧烈
震荡或混匀、超声波破裂、开启装有传染源的容器、采集感染标本等。
3、涉及高浓度或大体积的传染源时,若选用密封转头或带安全罩的离心机,若转头或安全罩仅在生物安全柜中打开,则可在开放实验室内离心。
4、当必须在生物安全柜外处理标本时,需采取面部保护措施(跟镜、口罩、面罩、或其他防溅装置),以免传染源或其他有害物溅或洒到面上。
5、在实验室内,必须使用专用的防护性外衣、大褂、罩衫或制服。人员到非实验室
区域时,防护服必须留在实验室内。防护服可以在实验室内处理,也可以在洗衣房中洗涤,但不能带回家中。
上一篇: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菌群分布及其耐药性分析
下一篇:建立一种粪便细菌学检验的新方法---肠道菌谱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