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李建秋   吴晓岩   熊德鑫 
摘 要:利用预成酶的原理,研制厌氧菌微量生化鉴定板,用国际标准菌株检测其符合率达95.9%,重复率达96.33%。用已知引进参考菌株检测,其符合率达94.84%,重复率达94.33%,而对临床分离的革兰阴性细菌的符合率达81%,对临床分离的革兰阳性细菌符合率达90%,此法效果与国外API
   关键词:厌氧菌 微量生化板 快速诊断
  早在70年代,我们就采用微量技术对微生物生化性状进行检测,以鉴定微生物的种属。从简易装置开发原理来说,它大致包括两大类产品,一类属于微量接种生长繁殖,再与培养基底物产生反应而用于微生物的生化性状的鉴定,这类装置与传统的微管法类似,如API微量系统,它就是利用微型杯的塑料板,干燥底物,使用时往杯中滴入菌悬液,经过培养一段时间后,再观察其培养基中指示剂改变情况。API系统根据对不同类细菌鉴定的需要又分成4大类,如AIP
  1 材料与方法
  1.1 根据资料[3] 配制简易生化鉴定
  1.2 指示剂的配置 溴麝香草酚蓝-甲基红指示剂,又简称为BTB-MR液,甲基红溶液:称取甲基红
  1.3 操作
  1.4 结果判定
  2 结 果
  2.2 用国际标准菌株使用API
表1 国际标准菌株使用API
| 
 菌种名称  | 
 菌号  | 
 来源  | 
 实验次数  | 
 方法  | 
 符合率%  | 
 重复率%  | 
| 
 脆弱类杆菌  | 
 ATCC25285  | 
 美国  | 
 4  | 
 API  | 
 91.12  | 
 92.4  | 
| 
    | 
    | 
    | 
    | 
   Md  | 
 96.14  | 
 98.1  | 
| 
 小韦荣球菌脆  | 
 ATCC25285  | 
 美国  | 
 3  | 
 AI  | 
 90.05  | 
 91.13  | 
| 
    | 
    | 
    | 
    | 
   Md  | 
 97.12  | 
 96.44  | 
| 
 具核梭杆菌  | 
 ATCC25285  | 
 美国  | 
 3  | 
 API  | 
 90.16  | 
 92.13  | 
| 
    | 
    | 
    | 
    | 
   Md  | 
 95.38  | 
 97.22  | 
| 
 牙龈普林单孢菌  | 
 ATCC25285  | 
 美国  | 
 3  | 
 API  | 
 91.24  | 
 92.15  | 
| 
    | 
    | 
    | 
    | 
   Md  | 
 96.22  | 
 93.55  | 
| 
 嗜酸乳杆菌  | 
 ATCC25285  | 
 美国  | 
 3  | 
 API  | 
 90.08  | 
 92.16  | 
| 
    | 
    | 
    | 
    | 
   Md  | 
 94.73  | 
 96.34  | 
| 
 合计(均数)  | 
    | 
    | 
    | 
 API  | 
 90.53±0.64  | 
 91.99 ±0.50  | 
| 
    | 
    | 
    | 
    | 
 API  | 
 95.92±0.91  | 
 96.33±1.71  | 
  2.2 已知参考菌株使用API
表2 已知参考菌株使用API
| 
 菌种名称  | 
 菌号  | 
 来源  | 
 实验次数  | 
 方法  | 
 符合率%  | 
 重复率%  | 
| 
 两歧双歧杆菌  | 
 F4  | 
 武汉轻工所  | 
 3  | 
 API  | 
 93.11  | 
 92.16  | 
| 
    | 
    | 
    | 
    | 
   Md  | 
 95.12  | 
 94.08  | 
| 
 婴儿双歧杆菌  | 
 B小  | 
 本室保存株  | 
 3  | 
 API  | 
 92.08  | 
 91.13  | 
| 
    | 
    | 
    | 
    | 
   Md  | 
 94.89  | 
 94616  | 
| 
 青春双歧杆菌  | 
 A2  | 
 武汉轻工所  | 
 3  | 
 API  | 
 94.12  | 
 92.18  | 
| 
    | 
    | 
    | 
    | 
   Md  | 
 93.72  | 
 95.12  | 
| 
 短双歧杆菌  | 
 1228  | 
 本室保存株  | 
 4  | 
 API  | 
 92.17  | 
 93.11  | 
| 
    | 
    | 
    | 
    | 
   Md  | 
 95.18  | 
 94.12  | 
| 
 角双歧杆菌  | 
 1024  | 
 武汉轻工所  | 
 3  | 
 API  | 
 94.13  | 
 93.16  | 
| 
    | 
    | 
    | 
    | 
   Md  | 
 94.92  | 
 93.12  | 
| 
 嗜酸乳杆菌  | 
 034  | 
 本室保存株  | 
 3  | 
 API  | 
 94.18  | 
 95.38  | 
| 
    | 
    | 
    | 
    | 
   Md  | 
 95.19  | 
 95.22  | 
| 
 合计(均数)  | 
    | 
    | 
    | 
 API  | 
 93.30±0.99  | 
 92.63 ±1.03  | 
| 
    | 
    | 
    | 
    | 
 API  | 
 94.84±0.56  | 
 94.68±0.62  | 
  2.3 对临床革兰阴性菌分离株的鉴定比较列于表3中。
表3 对临床革兰阴性菌分离株的鉴定比较
| 
 菌种名称  | 
 方法  | 
 鉴 定菌株数  | 
 符合菌株数  | 
 符合率%  | 
| 
 脆弱类杆菌  | 
 API  | 
 12  | 
 10  | 
 0.83  | 
| 
    | 
 Md  | 
 12  | 
 9  | 
 0.75  | 
| 
 普通类杆菌  | 
 API  | 
 15  | 
 11  | 
 0.73  | 
| 
    | 
 Md  | 
 15  | 
 14  | 
 0.93  | 
| 
 多形类杆菌  | 
 API  | 
 14  | 
 12  | 
 0.86  | 
| 
    | 
 Md  | 
 14  | 
 13  | 
 0.93  | 
| 
 具核梭杆菌  | 
 API  | 
 11  | 
 9  | 
 0.82  | 
| 
    | 
 Md  | 
 11  | 
 8  | 
 0.72  | 
| 
 死亡梭杆菌  | 
 API  | 
 8  | 
 7  | 
 0.88  | 
| 
    | 
 Md  | 
 8  | 
 6  | 
 0.75  | 
| 
 小伟荣球菌  | 
 API  | 
 12  | 
 11  | 
 0.92  | 
| 
    | 
 Md  | 
 12  | 
 10  | 
 0.83  | 
| 
 合计(均数)  | 
    | 
    | 
 API  | 
 83.85±0.063  | 
| 
    | 
    | 
    | 
 Md  | 
 87.86±1.094  | 
  2.4 对临床革兰阳性菌分离株的鉴定比较列于表4中。
表4 对临床革兰阳性菌分离株的鉴定比较
| 
 菌种名称  | 
 方法  | 
 鉴 定菌株数  | 
 符合菌株数  | 
 符合率%  | 
| 
 痤疮丙酸杆菌  | 
 API  | 
 15  | 
 14  | 
 0.93  | 
| 
    | 
 Md  | 
 15  | 
 13  | 
 0.87  | 
| 
 乳杆菌  | 
 API  | 
 10  | 
 8  | 
 0.80  | 
| 
    | 
 Md  | 
 10  | 
 9  | 
 0.90  | 
| 
 产气荚膜梭菌  | 
 API  | 
 15  | 
 13  | 
 0.88  | 
| 
    | 
 Md  | 
 15  | 
 14  | 
 0.94  | 
| 
 合计(均数)  | 
    | 
    | 
 API  | 
 0.87±0.067  | 
| 
    | 
    | 
    | 
 Md  | 
 0.90±0.033  | 
  3 讨 论  厌氧菌微量生化板鉴定法是利用预成酶与底物专一反应,不依赖细菌生长既能快速鉴定厌氧菌的生化方法。而API
  adeny使用API
  作者单位:李建秋 黑龙江省医院,150036
  吴晓岩 黑龙江省医院,150036
  熊德鑫 北京解放军304医院,100037
  参考文献
  [1]Hansen SL,Stewart RJ.J Cline microboiol,1976,4:227.
  [2]Moore HB,Sutler VL,Finegold SM.J Cline microbiol 1975,7: 15.
  [3]熊德鑫编译.厌氧菌分离和坚定方法.江西科技出版社出版,1989,9~11.
  [4]Adney WS,Jones BL.J Cline Microbial,1985,22(67):980
上一篇:龟分枝杆菌感染的实验室诊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