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是一种革兰氏阳性、产生芽胞、严格厌氧及形成特殊荚膜的梭状杆菌,是梭状芽胞菌属中的主要成员之一[9,11]。该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水源、土壤及人和动物肠道之中 [1,2,3]。研究发现,该菌至少可以产生15种以上的毒素[11],但目前仅有5~6种毒素,即α、β、ε、ι毒素及肠毒素(CPE)、β2毒素等被认为是该菌的主要致病性毒素。其中CPE和β2毒素是人食物中毒及胃肠疾病的重要致病因子[10]。
根据产气荚膜梭菌产生四种致死性毒素(α、β、ε、ι毒素)的能力,将其分为五种类型,即A、B、C、D、E型[7]。
表1. 产气荚膜梭菌的毒素分型
Atpha Beta Epsilon Iota
A + - - -
B + + + -
C + + - -
D + - + -
E + - - +
A型产气荚膜梭菌是引起人的食物中毒和气肿疽的主要病原体,亦可引起动物的坏死性肠炎和肠毒血症[18,19];C型产气荚膜梭菌可以引起人的坏死性肠炎以及各种动物的肠毒血症;B型和D型产气荚膜梭菌主要存在于动物的肠道中,作为一种条件致病菌可引起动物发生肠毒血症;E型产气荚膜梭菌通常很难从动物体内分离,偶尔可以从犬或猫的肠道中分离,其致病性目前不是十分清楚。
产气荚膜梭菌是继沙门氏菌、葡萄球菌后引起食物中毒的又一重要的病原菌。由于它存在广泛,因而传播也比较容易。其中部分A型产气荚膜梭菌还产生一种在生物医学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毒素,即肠毒素(CPE),该毒素致病性很强,并可引起人的食物中毒[12]。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的统计资料,在1993~1997年之间,CPE阳性A型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的病例,仅次于沙门氏菌和葡萄球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病例,约占食物中毒病例总数的4~10% [13]。目前的最新统计数据表明,每年美国由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人数在250,000左右,其中约有十人死亡,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在1.2亿美元左右[15]。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平均每起由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的暴发,通常涉及50~100人。有些严重的食物中毒暴发甚至涉及到上千人。当食品在加工或烹调时,由于加热不充分,以及在冷冻贮藏过程中,操作不当,该菌常常可以存活于食品中,一旦人们食入污染的食品,产气荚膜梭菌就进入体内,并在肠道内繁殖形成芽胞,产生CPE。该毒素导致肠粘膜上皮细胞的损伤,从而引起人的食物中毒[3]。
在过去十几年的研究中,人们还发现CPE阳性A型产气荚膜梭菌与几种人的非食源性腹泻有密切的关系[8]。目前已从病人的粪便中分离出CPE阳性的A型产气荚膜梭菌,并将其确定为人的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病原体[4,,6]。有些学者通过对人食物中毒的CPE阳性A型产气荚膜梭菌和人的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CPE阳性A型产气荚膜梭菌的cpe基因进行比较,结果发现cpe基因序列相同,但该cpe基因位置可存在于细菌染色体上也可以存在于细菌的质粒上,当cpe基因位于细菌染色体上时,该种CPE阳性产气荚膜梭菌可以引起人的食物中毒,而cpe基因位于细菌质粒上时,引起人的非食源性腹泻[7,14]。
正确区分不同菌型的产气荚膜梭菌对判定和诊断人与动物的疾病十分重要。以往我们鉴定产气荚膜梭菌的菌型时,通常采用经典的动物体内中和试验的方法 [12],但这些方法操作繁琐,而且常常受到实验动物来源和品质的影响,从而出现误判。同时由于某些产气荚膜梭菌经过长期人工培养和保存后,往往会失去某些生物学特性,影响检测的结果。因此,研制和推广具有灵敏、快速、简便等优点的产气荚膜梭菌的检验方法势在必行,而且将具有很大的实践意义。文其乙等建立了一系列的PCR方法,用来对产气荚膜梭菌进行基因分型、亚基因分型及对CPE阳性A型产气荚膜梭菌的cpe基因定位。这些方法可以大大提高产气荚膜梭菌检验工作的质量和工作效率,具有快速、简便、准确、易推广等优点。
上一篇:霉菌和酵母菌及其检验
下一篇:厌氧菌感染的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