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支原体 (mycoplasma):没有细胞壁,呈高度多形态性,能通过滤器,可用人工培养基增殖的一类最小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由于这一类微生物没有细胞壁,能形成丝状与分枝形状而称其为支原体。
分类学上的地位:                               
柔膜体钢→支原体目 → 支原体科 →支原体和脲原体
 肺炎支原体 (M. pneumoniae)
一、         生物学性状
1.  形态与结构
0.2-0.3μm,无细胞壁,呈高度多型性,可通过滤器
G-,姬姆萨染色可染成淡紫色
胞膜含固醇,膜外有荚膜, 
2.  培养特性
菌落:0.1
3.  抗原结构
(1)       细胞膜外层蛋白质: 具有型特异性
(2)       构成荚膜的肽聚糖
4.  抵抗力
二、   致病性与免疫性
  (一)感染途径
外源性感染,飞沫传播
  (二)致病物质
1.  黏附因子P1蛋白:
吸附(神经氨酸酶)→增殖 → 获取固醇 → 宿主细胞损伤
2.  荚膜:抗吞噬,毒性
3.  毒性代谢产物:神经毒素,核酸酶等
                 造成宿主粘膜上皮细胞病理损伤
  (三)所致疾病:原发性非典型肺炎
        症状:不规则发烧,头痛,刺激性咳嗽
  (四)免疫性
        体液免疫为主,细胞免疫亦有作用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1.  标本采集
2.  分离坚定
3.  冷凝集试验:辅助诊断
4.  分子生物学检测:特异性核酸探针杂交,PCR等
5.  血清学诊断:
(1)       生长抑制试验
(2)       代谢抑制试验
(3)       ELISA:检测抗体,检测抗原
  脲原体 (Ureaplasma)
        溶脲脲原体,人型支原体,生殖器支原体
一、生物学性状
       大小:0.3μm
PH:6.0   菌落:15-60μm(T株)
分解尿素产氨,不分解葡萄糖
二、致病性和免疫性
   传播: 性接触
1.  致病原因
(1)       掠夺宿主细胞膜固醇等
(2)       合成尿素酶分解尿素产生大量毒性代谢物
2.  所致疾病
非淋球菌性尿道炎(NGU)
不孕症,流产,先天缺陷
三、微生物学检查
1.  分离培养:液体,固体
2.  免疫斑点试验(IDT)
3.  分子生物学检测
下一篇:支原体培养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