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喉棒状杆菌 (Corynebacterium. diphtheriae)
一、生物学性状
1. 形态与染色
G+杆菌,无荚膜,鞭毛,芽孢,美兰染色可见异染颗粒
2.培养特征与生化反应
(1) 培养:
培养基:吕氏培养基 温度:34
菌落:灰白,光滑,湿润小菌落
(2) 生化反应
亚碲酸钾 → 碲
1. 变异:形态,菌落,毒力,,溶源转换
2. 抵抗力
(1) 抗干燥,日光
(2) 对湿热,消毒剂敏感
(3) 对青霉素,红霉素敏感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一)致病物质
1. 白喉毒素 (diphtherotoxin)
(1)产毒过程:
β-棒状杆菌噬菌体侵袭无毒白喉棒状杆菌 → tox基因与宿主染色体
(2)毒素物质
① 毒性强,抗原性强
② 由A,B两条肽链组成,A链是毒性功能区,B链是结合转位区
③ 作用机制:
B链受体结合区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 转位区协助A链进入细胞→催化EF-2与ADPR结合失活 → 抑制蛋白质合成
2. 索状因子 (cord factor):糖脂,破坏动物细胞线粒体
3. K抗原:糖蛋白,抗吞噬
(二)所致疾病:白喉
(三)免疫性:主要依靠抗毒素的中和作用
(四)锡克试验:
概念:调查人群对白喉是否有免疫力的试验,其原理是皮内毒素和抗毒素中和反应。
一、 微生物学检查法
1. 标本:鼻咽拭子
2. 涂片染色镜检:初步诊断
3. 分离培养:吕氏血清斜面
4. 鉴定:
(1) 生化反应
(2) 毒力实验
① 体内法:豚鼠
② 体外法:琼脂Elek平板毒力实验
二、 防治原则
1. 人工主动免疫:白百破三联疫苗
2. 人工被动免疫:注射白喉抗毒素
3. 抗菌治疗:青霉素,红霉素
上一篇:呼吸道感染细菌——结核分枝杆菌
下一篇:呼吸道感染细菌——嗜肺军团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