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球菌属 (streptococcus)
分布广泛,少数致病,主要致病菌为A组链球菌,肺炎链球菌
链球菌分类:
1. 根据溶血现象分类:
① 甲型溶血性链球菌 (α-hemolytic streptococcus)----产生甲型溶血(α溶血),草绿色溶血环,条件致病菌
②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β-hemolytic streptococcus)----产生乙型溶血(β溶血),透明无色溶血环,致病菌
③ 丙型溶血性链球菌 (γ- streptococcus)----无溶血环,一般不致病
2. 根据链球菌细胞壁中的多糖抗原不同分群,20群
对人致病者90%属A群,多数产生β溶血
3. 根据对氧的需要分为:需氧,兼性厌氧,厌氧性链球菌
一、 A群链球菌
(一)生物学性状
1. 形态与染色
G+球菌,链状排列,无芽孢,鞭毛,早期有荚膜
2. 培养特性:
兼性或专性厌氧,温度、pH 无特殊要求
培养基:营养要求较高,普通培养基生长不良,需补充血液,血清,葡萄糖等。
菌落:微小菌落(直径0.5
3. 抗原结构
① 多糖抗原(C抗原):细胞壁多糖组分,群特异性,分群基础
② 蛋白质抗原(表面抗原):型特异性,A群链球菌M蛋白与致病性有关
③ 核蛋白抗原(P抗原):无特异性
4. 抵抗力
不耐热,耐干燥,少有耐药菌株
(二)致病性
Ⅰ.致病物质:
侵袭力:细胞壁成分,胞外侵袭酶类
毒素:外毒素
1. 细菌胞壁成分
(1) 脂磷壁酸(LTA):围绕在M蛋白外层,增强细菌对敏感细胞的黏附性
(2) M蛋白 (M protein):抗吞噬,抵抗吞噬细胞内的杀菌作用,引起某些超敏反应性疾病
(3) 肽聚糖:致热,溶血小板
(4) 细菌胞壁受体:有利于黏附
(5) F蛋白 (protein F):有利于黏附
2. 侵袭性酶类:
(1) 透明质酸酶 (hyaluronidase):分解透明质酸,有利于病菌扩散
(2) 链激酶(SK):耐热,溶解血块或阻止血浆凝固,有利于病菌扩散
(3) 链道酶(SD):降解脓液中的DNA,有利于病菌扩散
3. 外毒素类
(1) 致热外毒素(pyrogenic exotoxin)
性质:a.由带有溶原性噬菌体的A群链球菌产生
b.人类猩红热的主要毒性物质
c.热稳定蛋白质
d.具超抗原作用
(2) 链球菌溶素 (streptolysin)
作用:溶解红细胞,破坏白细胞,血小板
分类:链球菌溶素O (streptolysin O),链球菌溶素S (streptolysin S)
链球菌溶素O(SLO) |
链球菌溶素(SLS) |
有-SH基团,对O2敏感 O2-SH → S-S→ 失去溶血活性 |
对O2稳定 |
对中性粒细胞有破坏作用,对血小板、巨噬细胞、神经细胞等有毒性作用 |
溶解红细胞慢于SLO |
抗原性强 |
无免疫原性 |
Ⅱ.所致疾病:主要由A群链球菌引起
1. 化脓性感染:病菌侵入并引起化脓性感染,脓液稀薄,感染易扩散(与葡萄球菌化脓性感染的不同点)
2. 中毒性疾病:与外毒素有关
3. 超敏反应性疾病:与M蛋白有关
(三)免疫性
感染后可获得抗M蛋白抗体,抗SPE抗体----特异性体液免疫
M蛋白诱生γ-IFN----细胞免疫
(四)微生物检查法
采集标本,直接涂片染色(初步诊断),分离培养与鉴定
血清学实验:抗O试验(ASO test)----风湿热的辅助诊断
(五)防治原则
传染源:病人,带菌者
首选药物:青霉素G
二、 肺炎链球菌 (S. pneumoniae)
(一) 生物学性状
2. 形态与染色
G+球菌,菌体矛头状,成对排列,无鞭毛,芽孢,有荚膜
3. 培养特性
营养要求较高(血平板 )
菌落:α-溶血,光滑(有毒株),后期呈脐状(稳定期产生自溶酶)
4. 抵抗力:对消毒剂敏感,抗干燥(荚膜)
(二) 致病性
1. 致病物质
① 荚膜:抗吞噬
② 肺炎链球菌溶素O (pneumolysin O):类似于链球菌溶素O(SLO)
③ 脂磷壁酸:黏附
④ 神经氨酸酶:有利于肺炎链球菌在粘膜上定植、扩散
2. 所致疾病
① 成人及儿童大叶性肺炎
② 中耳炎
(三) 免疫性
荚膜多糖型特异抗体
(四) 微生物学检查法
1. 标本采集
2. 涂片染色(初步诊断)
3. 分离培养
4. 鉴定:胆汁溶菌,菊糖发酵,奥普托辛 (Optochin)试验
(五) 防治原则
荚膜多糖疫苗
上一篇:化脓性细菌——葡萄球菌属
下一篇:化脓性细菌—— 奈瑟菌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