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Rosa rugosa)是蔷薇科、蔷薇属直立灌木,花色艳丽,香气宜人,是世界上重要的观赏花卉之一,亦是提制香精用于各类高级食品、化妆品的重要原料。玫瑰品种繁多,其园艺品种为重瓣、不结实,多采用扦插、嫁接、压条等无性繁殖,所需周期长,产量有限,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玫瑰品种改良传统上依靠自然或人工选择、自然突变、育种进展一直比较缓慢,主要是由于大多数栽培品种为四倍体和高度异质性,而且基因库贫乏,常导致自交不孕和雄性不育,致使通过传统的育种方法改良品种的过程变得冗长。遗传工程技术队改良现存品种显示了极大的潜力,这样可以不破坏生产上理想的表型性状而引入需要的外源基因,改良性状包括抗病虫、花色、花形、瓶插寿命等。玫瑰转基因的研究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建立良好的受体系统是玫瑰遗传转化的重要环节。
试管繁殖技术:
1 生产工艺流程
带腋芽段 诱导不定芽 生根培养 移栽
2 快繁技术要点
(1)选材 消毒和接种 选优良键壮 当年生枝条中段(带饱满而未萌发的侧芽),用自来水冲洗干净, 流水冲洗10—30分钟,用0.1%—0.15%的绿化汞醇溶液消毒8—12分钟,无菌水洗4—5次,剪成1—2厘米,带腋芽的茎段接种。培养温度21℃—25℃,光照强度为1000LX—2000LX,每天光照12小时。
(2)诱导丛生芽 将消毒好的带腋芽茎段接于MS+6-BA2.0毫克/升+NAA0.1+GA3 2.0毫克/升+蔗糖30克/升的培养基上,2周—3周后腋芽可长至1厘米左右。然后将长出的腋芽转入MS+BA0.2毫克/升+NAA0.5毫克/升+LH500毫克/升+蔗糖1000毫克/升的培养基上,5周—6周可继代增殖一次,形成许多丛生芽。
(3)继代培养 将形成丛生芽的玫瑰长至2—3厘米左右,在无菌条件下将愈伤组织切成1毫米直径的小块,接种到G+BA0.4毫克/升+NAA0.1毫克/升+LH500毫克/升+蔗糖3500毫克/升的培养基上进行继代培养,每周转移到新鲜培养基上一次,大约3周后愈伤组织表面开始形成半球形突起,4—6周后小突起开始向上发生极性生长,突起呈圆柱形,高出愈伤组织体表面0.6mm至1mm,一般在1—2mm2的愈伤组织体上就能产生一个小突起,即为胚壮体。胚壮体内已具备完整的中柱和不完全的韧皮部和周皮。胚壮体已发生极性生长,与植物胚有着同等的意义。
培养条件对组织培养的作用和影响
1 生长素 在G培养基中分别加入NAA、IAA、0.01、0.05、1.0、和2.0毫克/升,进行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的研究,结果的NAA不仅比IAA愈伤组织诱导率高,而且愈伤组织存活率也高。NAA比IAA愈伤组织诱导率高14%,愈伤组织存活率高5.3%,NAA的浓度以0.5毫克/升最好,在愈伤组织诱导率和存活率都达到较高值时IAA以2.0毫克/升最好。
2 细胞分裂素 试验用0.2—50毫克/升6-BA在G培养基上观察了愈伤组织诱导率,以1.0毫克/升诱导率最高、达43%,结果表明玫瑰外植体培养需较高浓度的6-BA。
3 赤霉素 使用GA3所进行的实验表明休眠枝条使用0.1毫克/升GA3处理后,不仅新芽萌发率提高,而且外植体的生活率也相应提高、从而提高培养的成功率。
4 温度 愈伤组织的产生和生长发育速度与温度有很大的关系,温度高于28℃以上对愈伤组织的产生和发育不利,在15℃以下愈伤组织则停止生长,23℃不仅有利于愈伤组织的产生,而且发育也快。诱导率达47.6%。
5光照 用不同的光照时间处理的结果表明,玫瑰外植体产生愈伤组织过程中对光照十分敏感,在有光和无光的条件下都可长出愈伤组织,弱光有利于形成愈伤组织及愈伤组织的增长。而短光照对愈伤组织诱导率又有利。胚壮体的分化则相反,在强光,长光照的条件下有利于胚壮体的分化。试验以12—14
6 培养基的渗透压与PH 在G培养基上进行不同PH值对愈伤组织形成的影响试验,结果以5.5—6.0PH值为宜。
7 试管苗移栽及生长状况
试管苗移栽以每年的3月—4月为好,也可根据具体形状而定,幼苗出瓶后,先洗去培养基,再栽植到蛭石或稻壳灰+园田土(1:1);粗沙+园田土(1:3)。栽植密度为2厘米~3厘米**~6厘米,移栽完毕浇透水,并用0.1%百菌清,多菌灵喷雾保苗,在合理的管理条件下,试管苗可以直接栽培到田间土壤里。
移栽后最重要的是保持其相对湿度在85%以上,并注意通气和温度的管理。
试管苗首次移栽1周后,可施些追肥,视苗大小而定,浓度逐渐由0.1%到0.3%左右,肥料种类有复合肥,尿素,磷酸二氢甲,MS培养液,以及饼肥水等。通常7天到10天喷一次杀菌济。试管第二次移栽后,管理上不可放松,须注意除草,施肥防治病虫害并及时 掐去顶芽,尤其是花蕾,以促进侧芽的生长,以促使苗早日壮大,待试管苗出瓶2个月左右,即可上盆,并按常规方法进行水肥管理。
上一篇:实验——植物组织培养培养基的配制与灭菌
下一篇:组培应用——茎尖脱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