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菌种的衰退
(一)菌种衰退的现象
菌种衰退(degeneration)是指菌种经过长期人工培养或保藏,由于自发突变的作用而引起某些优良特性变弱或消失的现象。菌种衰退的具体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菌落和细胞形态改变。每一种微生物在一定的培养条件下都有一定的形态特征,如果典型的形态特征逐渐减少,就表现为衰退。
2、生长速度缓慢,产孢子越来越少
3、代谢产物生产能力的下降,即出现负突变。
4、致病菌对宿主侵染能力下降。
5、对外界不良条件(包括低温、高温或噬菌体侵染等)抵抗能力的下降等。
值得指出的是,有时培养条件的改变或杂菌污染等原因会造成菌种衰退的假象,因此在实践工作中一定要正确判断菌种是否退化,这样才能找出正确的解决办法。
(二)菌种衰退的原因
菌种衰退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从量变到质变的逐步演变过程。开始时,在群体细胞中仅有个别细胞发生自发突变(一般均为负变),不会使群体菌株性能发生改变。经过连续传代,群体中的负变个体达到一定数量,发展成为优势群体,从而使整个群体表现为严重的衰退。经分析发现,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基因突变
(1)有关基因发生负突变导致菌种衰退
菌种衰退的主要原因是有关基因的负突变。如果控制产量的基因发生负突变,则表现为产量下降;如果控制孢子生成的基因发生负突变,则产生孢子的能力下降。菌种在移种传代过程中会发生自发突变。虽然自发突变的几率很低(一般为10-6~10-9),尤其是对于某一特定基因来说,突变频率更低。但是由于微生物具有极高的代谢繁殖能力,随着传代次数增加,衰退细胞的数目就会不断增加,在数量上逐渐占优势,最终成为一株衰退了的菌株。
(2)表型延迟造成菌种衰退
表型延迟现象也会造成菌种衰退。如,在诱变育种过程中,经常会发现某菌株初筛时产量较高,进行复筛时产量却下降了。
(3)质粒脱落导致菌种衰退
质粒脱落导致菌种衰退的情况在抗生素生产中较多,不少抗生素的合成是受质粒控制的。当菌株细胞由于自发突变或外界条件影响(如高温),致使控制产量的质粒脱落或者核内DNA和质粒复制不一致,即DNA复制速度超过质粒,经多次传代后,某些细胞中就不具有对产量起决定作用的质粒,这类细胞数量不断提高达到优势,则菌种表现为衰退。
2、连续传代
连续传代是加速菌种衰退的一个重要原因。一方面,传代次数越多,发生自发突变(尤其是负突变)的几率越高;另一方面,传代次数越多,群体中个别的衰退型细胞数量增加并占据优势越快,致使群体表型出现衰退。
3、不适宜的培养和保藏条件
不适宜的培养和保藏条件是加速菌种衰退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不良的培养条件如营养成分、温度、湿度、pH值、通气量等和保藏条件如营养、含水量、温度、氧气等,不仅会诱发衰退型细胞的出现,还会促进衰退细胞迅速繁殖,在数量上大大超过正常细胞,造成菌种衰退。
(三)菌种衰退的防止
根据菌种衰退原因的分析,可以制定出一些防治衰退的措施,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控制传代次数
意即尽量避免不必要的移种和传代,将必要的传代降低到最低限度,以减少自发突变的机率。
2、创造良好的培养条件
创造一个适合原种的良好培养条件,可以防止菌种衰退。如培养营养缺陷型菌株时应保证适当的营养成分,尤其是生长因子;培养一些抗性菌时应添加一定浓度的药物于培养基中,使回复的敏感型菌株的生长受到抑制,而生产菌能正常生长;控制好碳源、氮源等培养基成分和pH、温度等培养条件,使之有利于正常菌株生长,限制退化菌株的数量,防止衰退。
3、利用不易衰退的细胞移种传代
在放线菌和霉菌中,由于它们的菌丝细胞常含几个细胞核,甚至是异核体,因此用菌丝接种就会出现不纯和衰退,而孢子一般是单核的,用它接种时,就不会发生这种现象。在实践中,若用灭过菌的棉团轻巧地对放线菌进行斜面移种,由于避免了菌丝的接入,因而达到了防止衰退的效果;另外,有些霉菌(如构巢曲霉)若用其分生孢子传代就易衰退,而改用子囊孢子移种则能避免衰退。
4、采用有效的菌种保藏方法
有效的菌种保藏方法是防止菌种衰退极其必要的措施。在实践中,应当有针对性的选择菌种保藏的方法。例如,啤酒酿造中常用的酿酒酵母,保持其优良发酵性能最有效的保藏方法是-70℃低温保藏,其次是4℃低温保藏,若采用对于绝大多数微生物保藏效果很好的冷冻干燥保藏法和液氮保藏法,其效果并不理想。
一般斜面冰箱保藏法只适用于短期保藏,而需要长期保藏的菌种,应当采用砂土保藏法、冷冻干燥保藏法及液氮保藏法等方法。对于比较重要的菌种,尽可能采用多种保藏方法。
5、讲究菌种选育技术
在菌种选育时,应尽量使用单核细胞或孢子,并采用较高剂量使单链突变而使另一单链丧失作为模板的能力,避免表型延迟现象。同时,在诱变处理后应进行充分的后培养及分离纯化,以保证菌种的纯度。
6、定期进行分离纯化
定期进行分离纯化,对相应指标进行检查,也是有效防止菌种衰退的方法。此方法将在菌种复壮部分介绍。
上一篇:菌种保藏、衰退及复壮(1)
下一篇:菌种保藏、衰退及复壮(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