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本科病毒体积很小,多数成员的致病性不明或不引起严重疾病,不太引起人们的注意,所以发现较晚。只有在病毒分离培养技术显著提高和电子显微镜广泛应用之后,一些病毒学家才偶然地从一些生物材料如继代细胞系培养物和动物的肿瘤组织中发现了这类病毒,从而找到了为病毒学者们早已预言的最小单股DNA病毒。研究表明,本科病毒在自然界的分布极为广泛,并与多种疾病有关,从而才开始引起病毒学者的重视。
本科病毒无论从大小和形态上,都与小RNA病毒相似,它们之间的相似形态和不同的核酸类型,恰好互相对应。本科病毒的拉丁语名称Parvoviridae中的“Parvo”系细小之意。其共同的形态结构特征是:无囊膜,直径约18~26nm,二十面体对称,衣壳约由32个长3~4nm的壳粒构成。病毒粒子在氯化铯溶液中的浮密度较大,为139~142g/cm3。立体对称的衣壳包围着一个分子的单股线状DNA。核酸的分子量为15×106~20×106。碱基中G+C的含量占核酸总量的41%~53%。本科病毒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对外界因素具有强大的抵抗力,能耐受脂溶剂和较高温度的处理,而不丧失其感染性。
病毒在细胞核内增殖。某些细小病毒需要有辅助病毒的协助才能增殖,另一些细小病毒虽能自行复制,但需依赖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的某些功能。根据病毒的宿主不同,该科分成两个亚科,即细小病毒亚科(Parvovirinae)和浓病毒亚科(Densovirinae),前者的宿主是脊椎动物,后者的是节肢动物。在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第六次报告中,细小病毒亚科分为细小病毒属(Parvovrius)、红病毒属(Erythrovirus)和依赖病毒属(Dependovrius),相当于原来的腺病毒伴随病毒属)。原来的浓病毒属提升为浓病毒亚科。细小病毒属又称“细小DNA病毒属”,是本病毒科中最主要的病毒属,我们将对其重要代表分别予以叙述。而对其余的病毒属,则只扼要介绍如下:依赖病毒属以腺联病毒(AAV)1型为代表种,另包括腺联病毒2型、3型、4型和5型以及鸡腺联病毒、牛腺联病毒、犬腺联病毒、马腺联病毒和绵羊腺联病毒。
腺联病毒是一类缺损病毒,它们的基因组不完备,必须在有辅助病毒——腺病毒与之同时存在的条件下,才能复制出有感染性的后代。本属病毒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其DNA呈互补性,也就是说,在同一种病毒中有的病毒粒子中含有正极性的DNA,有的病毒粒子中含有负极性的DNA,即含有不同极性DNA的病毒粒子同时存在。在DNA提取过程中,不同极性的核酸分子,很容易发生退火,形成互补的双股DNA。上述特性引起了病毒学者的注意。AAV1、AAV2与人类有关,有的研究者发现30%的儿童含有抗AAV抗体,并常同时发现抗腺病毒的抗体。马AAV是Dutto1975年从患呼吸道病驹分离获得的。在比利时,很多牛含有抗牛AAV抗体。犬AAV是从犬肝炎病毒培养物中分离出来的,很多日本犬的血清中含有抗体。禽AAV是从鹌鹑支气管炎病毒培养物中分离来的。腺联病毒的致病性,目前尚不清楚。
红病毒属 该属仅有一个成员,即B19病毒(B19V)。B19V是自主复制病毒,与AAV一样,正、负极性的DNA分子均可以作为病毒的基因组。B19V是人的一种病源,主要引起人的皮疹、慢性溶血性贫血和孕妇流产、死胎。其靶器官是骨髓,主要引起骨髓中的成红细胞和外周血液中的网织红细胞的消失。 浓病毒亚科下设三个病毒属:浓病毒属(Densovirus)、艾特拉病毒属(Iteravirrus)和康特拉病毒属(Contravirus)。该亚科的成员均分离自节肢动物,有6个正式成员和13个暂定成员。病毒均能自我复制,不依靠辅助病毒。其DNA也是互补的,在人工提取过程中能自动形成双股DNA。
细小病毒的基因组长约5000nt,在线性单链DNA(ssDNA)分子的3和5端均有发夹结构。3端的发夹结构长115~116nt,5端的长200~242nt。多数成员的基因组既可是负极性DNA分子,也可是正极性DNA分子,而少部分成员的基因组只是负极性的DNA分子。基因组有2个主要的ORF:NSORF和SORF,前者的产物为基因复制和转录所必需,后者编码衣壳蛋白。某些病毒还有一些较小的ORF。鼠细小病毒(MMV)的NSORF编码2种非结构蛋白NS1和NS2,而其SORF则编码3种结构蛋白VP1~3。VP1和VP2的序列大部分相同,只是VP1的氨基端多了一部分氨基酸序列,而VP3则是由VP2在蛋白酶作用下裂解而来。其它大部分细小病毒的结构蛋白的合成亦与此相似。
人们提出了许多细小病毒基因组的复制模型。有的模型比较简单,有的则较为复杂。但不同模型的基本点一致,即先以3端发夹结构的3—OH为引物合成基因组的互补链,形成复制型中间体(RF),再通过RF产生子代病毒的基因组。现以AAV为例说明细小病毒的复制过程(图37-1)。由图可见AAV的复制过程如下:①基因组的两端形成发夹结构;②以3端发夹结构的3-OH为引物合成基因组的互补链,形成RF分子,该过程由宿主细胞的DNA聚合酶(如α和δ)催化完成;③在图中箭头处切断亲代链,该过程可能由NS1蛋白催化完成;④以切口处的3-OH为引物,延伸被切断的亲代链,这样亲代链的3末端即发生了倒置重排;⑤在拓扑异构酶作用下,线性双链分子发生重分异构化,即每条链的两端均形成发夹结构;⑥以一条链的3端发夹结构为引物,以另一条链为模板合成一个新的RF分子,同时形成一个子代基因组DNA。RF分子进入新一轮的DNA复制,新合成的基因组既可以作为模板复制新的子代基因组,也可被包装进入衣壳形成子代病毒粒子。从上可以看出AAV的基因有两个特点:一是互补双链均可作为病毒DNA复制的模板链;二是基因组末端的发夹结构发生倒置重排。
上一篇:腺病毒载常见问题 (二)
下一篇:细小病毒属(Parvovir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