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流行热病毒 (Bovineephemeralfevervirus)同义名:牛暂时热病毒,牛三日热病毒,僵硬病病毒,牛流行性感冒病毒。1994年ICTV会议将牛流行热病毒列为暂时(热)病毒属。它是牛流行热的病原。感染牛表现为急性发热、呼吸道和消化道机能障碍以及跛行和肢体僵直。发病率高,但死亡率低,通常为1%~2%。该病在发病地区呈周期性流行,跳跃式传播。病牛一般在3日左右(故名三日热)恢复。临床上与流行性感冒相似,故曾称为牛流行性感冒。本病流行于非洲、亚洲和大洋洲以及中东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在北、南美洲及欧洲未曾有过报道。据记载,我国自1938年就有本病流行,但直到1976年才得到证实,并分离到病毒。牛流行热造成比较严重的经济损失。种公牛感染本病后,精子畸形率可能高达70%以上。奶牛的产奶量降低,牛乳质量下降,并可能长期不能恢复正常。役用牛则因跛行或瘫痪而不能使役。护理和治疗不当时,死亡率可能上升。
1.形态特征牛流行热病毒呈子弹状或圆锥形(如图27-3)。成熟病毒粒子长130~220nm,宽60~90nm。病毒粒子有囊膜,囊膜厚约10~12nm,表面具有纤细的突起。粒子中央为电子密度较高的核心—由紧密盘缠的核衣壳组成。如将核衣壳拉直,长达2.2μm。除典型的子弹形病毒粒子外,还常可以看到T粒子,即截短的窝窝头样病毒粒子,特别是在以高浓度病毒传代的细胞培养物内。于超薄切片中可以看到以出芽方式从胞膜或胞浆空泡膜上向细胞外或胞浆空泡内释放的病毒粒子。宿主细胞胞浆中有毒浆结构。胞浆内的结构变化显著,出现大量微管和微纤结构。
上一篇:狂犬病疫苗分子生物学诊断:
下一篇:牛流行热病毒理化学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