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人和动物(尤其是伴侣动物)日渐亲近,狂犬病的存在对人类具有最大的威胁性。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人口密度在日益增加,犬的流动性越来越大,狂犬病仍在继续流行,因此消灭流浪犬和给家犬进行有计划的全面预防注射,是防制狂犬病的有效措施。日本于1950年颁布狂犬病预防法,内容大致是:每年对家犬进行春秋两次预防注射;控制输入犬;捕杀流浪犬以及广泛开展宣传工作。这些措施实行后,人和犬的狂犬病例数逐年减少,1957年基本绝迹。在欧美国家实施“QDV”全面措施,包括检疫(Quarantine)、消灭流浪犬(Destructionofstraydogs)和免疫接种(Vaccination)。如在加拿大、美国及多数西欧国家,对伴侣动物进行强制性接种和捕杀流浪狗,已经在数年前实际上消灭了人的狂犬病,在南美的阿根廷、秘鲁、巴西等国家的某些城市中,开展了大规模犬的疫苗接种计划,已基本上消灭了犬的狂犬病,同时也大大降低了人的狂犬病病例数。但在许多发展中国家,由于管理、经济等诸多方面的原因,开展如此大规模免疫接种尚有困难,因此在这些国家中人的暴露后接种仍是预防人狂犬病的最主要的实际措施。野生动物狂犬病的控制虽然能够通过捕杀的途径实现,但涉及野生动物保护,且需要巨大的财政支持,动用大量人力,因此通过这种途径彻底消灭野生动物狂犬病是不现实的。70年代末,先后在瑞典、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卢森堡、比利时、法国、加拿大等国家,采用弱毒疫苗,将其放在食饵内,投放到森林及城市远郊地区;随后又在法国、比利时、美国采用重组狂犬病毒糖蛋白痘苗病毒投放,收到了良好的控制野生动物狂犬病的效果。采用弱毒疫苗对臭鼬及浣熊免疫时效果往往不理想,采用重组活载体疫苗可能是控制该两种动物狂犬病的理想办法。在南美地区,正在试图利用表达狂犬病毒糖蛋白的重组腺病毒,免疫控制吸血蝙蝠的狂犬病。
上一篇:狂犬病新型疫苗
下一篇:狂犬病疫苗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