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粒子的沉降系数为600~625S,浮密度为1.16~1.2g/cm3,分子量为4.75×108。狂犬病病毒的核酸为不分节段的单股RNA,吖啶橙染色呈橘红色,5溴脱氧尿核苷不能抑制组织培养细胞中狂犬病病毒的增殖。病毒基因组长11932个核苷酸,分子量约4.6×106。由基因组的3’端至5’端依次排列着N、NS、M、G、L等病毒的全部5个结构基因,其长度分别为1424、991、805、1675和6475个核苷酸。狂犬病病毒基因组是负链RNA,病毒RNA不能呈现mRNA的作用,需在病毒RNA聚合酶的作用下首先合成5个相应的mRNA,然后再翻译成病毒的N、NS、M、G、L蛋白。在N基因前还有一个58个核苷酸的先导序列,在NNS、NSM、MG和GL基因间分别有2、5、5和423个核苷酸的间隙子序列,GL基因间的423核苷酸间隙子又叫伪基因,在鱼的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该间隔区可以转录成病毒的第6个mRNA,其在病毒感染及复制过程中的具体功能尚待阐明。狂犬病病毒含有N、NS、M、G和L等5种蛋白质。G蛋白即糖蛋白,其前体由524个氨基酸组成,前19个氨基酸为信号肽,信号肽被切除后,形成由505个氨基酸组成的成熟糖蛋白,成熟糖蛋白包括三个区域,即抗原区、转膜区和胞浆区,分别由前438、439~461和462~505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在抗原区内,有3个(Ⅰ、Ⅱ、Ⅲ)主要抗原部位,分别位于第34~200(Ⅰ)、第34~42和198~200(Ⅱ)、第333~357(Ⅲ)氨基酸残基之间。在第Ⅲ部位至少含有3个抗原决定簇,不同决定簇的氨基酸的初级结构排列紧密,并共用某些氨基酸。其中最关键和最易变化的氨基酸在第Ⅲ部位的第333、336、338和357位以及第Ⅱ部位的第198位氨基酸上。它们不仅是病毒的中和抗原决定簇,而且与病毒的感染和毒力直接相关。第333位的精氨酸被异亮氨酸、天冬酰胺或谷氨酸取代后,常常伴随病毒毒力的明显降低。在糖蛋白抗原区内,随着毒株的不同,每个糖蛋白分子有2~4个糖基化位点。N蛋白即核蛋白由45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每个病毒粒子含有1750个N蛋白分子,不同毒株间其序列高度保守,抗原性也高度一致。N蛋白有3个主要抗原位点,除了可以诱导机体产生非中和性抗体外,主要诱导机体产生细胞免疫。NS蛋白即磷酸蛋白,由292个氨基酸残基组成,每个病毒粒子含有1600个NS蛋白分子,在其分子中心及氨基末端有广泛的疏水区,用该蛋白质免疫动物,不能诱导机体产生免疫保护反应,其功能在于与N蛋白和L蛋白一起负责病毒RNA的转录和复制。M蛋白即基质蛋白,由202个氨基酸残基组成,每个病毒粒子约有1600个M蛋白分子,其功能尚不明确,可能与维持病毒结构和形态有关。L蛋白即RNA聚合酶又叫大转录蛋白,由2127~2142个氨基酸残基组成,每个病毒粒子含有30~60个L蛋白分子,其功能是负责病毒转录的全部活性。狂犬病病毒能抵抗自溶及腐烂,在自溶的脑组织中可以保持活力7~10天。冻干条件下长期活存。在50%甘油中保存的感染脑组织中至少可以存活1个月,4℃数周,低温中数月,甚至几年。室温中不稳定。反复冻融可使病毒灭活,紫外线照射、蛋白酶、酸、胆盐、甲醛、乙醚、升汞和季胺类化合物(如新洁尔灭)以及自然光、热等都可迅速降低病毒活力。煮沸2分钟杀死病毒。56℃于15~30分钟内、1%甲醛溶液和3%来苏儿于15分钟内使病毒灭活。组织培养细胞中增殖的狂犬病病毒,用1/6000β丙内酯处理2小时,即可灭活,故可用以制备疫苗。真空条件下冻干保存的病毒可于4℃活存达数年。实验室研究中经常应用加有2%灭活豚鼠血清或0.75%牛白蛋白V部分的pH7~9PBS作为狂犬病病毒的稀释液。pH<3.0和pH>11.0,均可使狂犬病病毒灭活。60%以上酒精也能很快杀死病毒。
上一篇:狂犬病病毒
下一篇:狂犬病病毒血凝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