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7年Ciuffo发现人疣中存在一种传染性因子,30年后Shope首次从美州棉尾兔(Cottont ail rabbit)乳头状瘤中分离获得第一个乳头 状瘤病毒。迄今为止,在几乎所有脊椎动物中 均发现有乳头状瘤病毒感染,包括牛乳头状瘤病毒(BPV)、兔乳头状瘤病毒(CRPV)、马乳头状瘤病毒(EPV)、人乳头状瘤病毒(HPV)、 鹿乳头状瘤病毒(DPV)、猴乳头状瘤病毒(RhPV)以 及绵羊、山羊、仓鼠和禽类等的乳头状瘤病毒。乳头状瘤病毒规律地使其自然宿主发生肿瘤,但注射异种动物,却不引起肿瘤 。乳头状瘤病 毒主要通过破损的皮肤、 粘膜感染上皮细胞。可引起许多动物和人的良性表皮瘤, 包括寻常疣(common warts)、扁平疣(flat warts)、湿疣(condylomas)和乳头 状瘤(papilloma)。这些瘤一般均可自动消失,有时也可持续存在,有的病毒可引起恶性变,有的病毒则只在其他因素的参与下,偶而诱发恶性变。乳头状瘤病毒具有高度的宿主、组织特异性,可转化鳞状上皮或粘膜的基底层细胞,只能在其自然宿主体内引起肿瘤 。根据其诱导肿瘤形成的能力及特征,可将乳头状瘤病毒分为纤维乳头状瘤病毒、上皮乳 头状瘤病毒和粘膜乳头状瘤病毒。纤维乳头状瘤病毒包括牛乳头状瘤病毒(BPV1、BPV 2、BPV5)、鹿乳头状瘤病毒(DPV)、驯鹿乳头状瘤病毒(RPV)和欧州麋鹿乳头状瘤病 毒(EEPV)。纤维乳头状瘤病毒既可转化皮肤角质细胞,又可转化真皮成纤维细胞,能有效 地诱导体外培养的啮齿类成纤维细胞发生形态改变和肿瘤转化,并可诱导仓鼠发生肿瘤。 而其它乳头状瘤病毒则不能转化成纤维细胞。乳头状瘤病毒有许多型,且型与型之间的免疫交叉反应性各不相同。已发现人乳头状瘤病毒 有67个型,牛乳头状瘤病毒至少有6个 型。乳头状瘤病毒各型之间的细胞转化能力和致瘤能力也不相同, 有些型与癌变有关, 有些型却很少引起恶性变,有些型只能引起良性肿瘤。 乳头状瘤病毒呈大致的园形,呈 典型二十面立体对称。直径约为50~55nm,偶见长丝状衣壳 。72个壳粒以T=7排列,其中 60个为六邻体,12个为五邻体。壳粒主要由L1和L2组成。双股D NA分子量约为5×106, 呈高度缠绕的闭环状。G+C=40%~50%。核酸约占病毒粒子总重的1 2 %。衣壳蛋白占病毒粒 子总重的75%以上,由5~6种多肽组成。多肽亚单位(分子量约为70 0 00)的总数估计为 420。乳头状瘤病毒感染动物后,血液中可产生中和抗体,但循环抗体不能使肿瘤消退,机体体液 免疫机能下降并不能增加机体对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的敏感性。肿瘤的自行消退主 要是细胞介 导免疫的作用。在牛和人皮肤疣组织自行消退过程中有单核细胞、T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和 郎罕氏细胞浸润。疣组织的消退具有型特异性,说明其免疫反应是针对特异性的病毒抗原 。病毒晚期基因产物是病毒疫苗产生保护所必需。
不同乳头 状瘤病毒的基因结构十分相似,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早期区、晚期区 和上游调节区 (URR,upstream regulatory region),又称非编码区(NCR,noncond ing region)。早 期区主要编码调节病毒DNA复制、RNA转录和细胞转化的蛋白,包括E1~8 ;近来在鹿乳头 状瘤病毒中又发现E9,后者编码由40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具有弱转化作用 。相同的基因 在不同病毒中的作用不尽相同。E1和E2主要调节病毒的复制和转录,病毒DNA 整合时在E1 或E2处断开。晚期区主要编码病毒结构蛋白,主要有L1和L2。L1是衣壳的主要蛋白,分子 量约57kDa 。L1是所有乳头状瘤病毒最为保守的基因,其产物在不同的乳头状瘤病毒中约有40%的氨基酸同源。L1重组蛋白可诱导机体产生中和抗体,并起免疫保护作用,具有B 细胞特异抗原表位。L2是衣壳的次要蛋白,分子量约72kDa。L2重组蛋白可使肿瘤部位发生淋巴细胞浸润,促进肿瘤消退,具有T细胞特异抗原表位。L2的另一个作用可能与宿主范围有关。URR区在早期ORF上游,长约1 000bp,含有病毒基因启动子和增强子,可顺式或 反式调节病毒基因的复制和转录。 乳头状瘤病毒具有不同的细胞转化能力(表36-1 )。有的病毒不需要其它致癌因子的 共同作用即可完全转化原代细胞,这些病毒主要有 BPV1、BPV2等纤维乳头状瘤病毒; 有的病毒则需要其它致癌因子,特别是ras基因的共同作用方可完全转化啮齿类肾细胞,这 类病毒主要有人的高危生殖道乳头状瘤病 毒、猴乳头状瘤病毒(RhPV);另外,有的病毒如 BPV4转化细胞能力很低,或本身没有转化细胞的能力,细胞的转化需要激活的ras基 因参与 ,且转化细胞为非肿瘤性细胞 。细胞的转化作用主要由病毒基因早期区负责,但CRPV晚期区 L1的3'端对转化作用也有很大的影响。乳头状瘤病毒通常有2个癌基因参与转化,不同病毒 的转化基因不同,如BPV 1为E5、E6,HPV16为E6、E7,BPV4为E7,可能还有E8,CRPV 主要为E6、E7。
上一篇:乳多空病毒科
下一篇:牛乳头状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