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瘟的免疫接种,包括被动免疫和主动免疫,是当前防制猪瘟的主要手段。被动免 疫应用高免血清,主动免疫则有高免血清血毒同时接接法、 灭活结晶紫疫苗和弱毒活疫 苗。 高免血清血清同时注射法可以产生坚强持久的保护力,但因使用高免血清价高, 且因应用强毒,有造成散毒的危险,现已禁止使用。 弱毒疫苗,产生免疫力快,且坚强而持久。关键是要选择和培育出一株安全性稳定、 免疫性强的弱毒株。许多弱毒株仍保留一定程度的残余致病力,必须同时注射一定量的免 疫血清以减轻其反应。就全世界来说,猪瘟弱毒疫苗已经广泛应用。经过多年实践应用, 公认安全有效,没有残余致病力的弱毒疫苗株有三:① 中国“54Ⅲ系”,又称“C株” 兔化弱毒疫苗;② 日本GPE细胞弱毒疫苗以及③ 法国培育的“Thiveosal” 冷变异弱毒 株。
(1) 中国株猪瘟兔化弱毒: 中国兽药监察所周泰冲等从1954后开始相继用4株猪瘟病毒 诱使家兔发病,经过长期试验,终于选育出一株能够适应家兔的猪瘟病毒,并减弱其 对猪的致病力,但仍保持坚强的免疫原性。用作疫苗在全国推广应用,对控制猪瘟的发 生起到决定性效果,且被国外广泛应用,称为“C株”,即中国株猪瘟弱毒。
这株兔化变异毒具有下列生物学遗传特性:
① 已由一株感染猪的病毒变异为感染兔 的病毒。感染兔产生典型热反应,并能被猪瘟免疫血清所中和。由感染兔采取含毒量最 高的脾脏、淋巴结为种毒制取疫苗。兔的感染率达100%。曾将兔化毒传兔985代, 热反 应率保持90%以上,充分证明“兔化”的遗传性保持稳定;
② 兔化毒接种各品种猪都安 全,不保毒,不排毒,特别是对孕猪、胎猪、乳猪都无残余毒力,且不通过胎盘屏障诱 发仔猪慢性猪瘟。连续回归易感猪7代,毒力不返强。 二十余年来安全有效地用于控制 我国猪瘟,证明是一株已无残余毒力的遗传性稳定的毒株;
③ 免疫力坚强, 免疫猪可 以抵抗所有品系的猪瘟强毒株的攻击,产生免疫力快而持久,并可用于疫区作紧急接种 之用。 C系疫苗的制备技术也在不断改进中。我国在1957年开始推广C系疫苗,最初提倡就 地制苗,就地应用。继而研制真空冷冻干燥疫苗成功,集中生产,统一供应,冻干苗便 于保存,成为消灭我国猪瘟的有利工具。1964年开始应用乳兔制苗,并在山区利用牛制 备牛体反应苗。目前,各地生物制品厂一般均用犊牛睾丸细胞生产C系疫苗。 近十余年来,欧洲各国、亚洲及少数拉丁美洲国家都广泛应用C株弱毒, 并一致认 为该毒株免疫性坚强,特别是可以安全地免疫预防仔猪、乳猪以及种猪群。 1978年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一个专家会议一致认为中国株猪瘟弱毒疫苗在控制 和消灭欧洲国家的猪瘟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罗马尼亚将中国株猪瘟弱毒列为参考疫苗毒 株,因其已无致病力,虽可穿越胎盘屏障感染胎儿,但对胎儿无害,不产生慢性猪瘟。 (2)低温细胞培养猪瘟弱毒株:日本、 法国和捷克斯洛伐克先后应用低温培养法育成 弱毒株。日本Sasahara于1959年培育成一株温度敏感株——GPE-细胞苗。 是将病毒 先在猪睾丸细胞上传142代,随后用终点稀释法选出纯系毒株, 再通过牛睾丸细胞26代 减毒,如上挑选的纯系毒株,再适应于豚鼠肾细胞传41代,最后用新城疫病毒强化法 选出END阴性的纯系毒株。此株能很好地在30℃温度中增殖,并在30℃培养 的豚鼠肾细胞中制备GPE-疫苗。1966年开始在日本应用,无残余毒力, 成功地控制了 日本的猪瘟。 法国的Aynaud成功地从Alford强毒株中分离出Thiveosal冷变种。 先将 强毒株在仔猪肾原代细胞中传代,随后转到牛肌肉细胞,在29~30℃培养170代。 通过 终点稀释法选出一株纯系弱毒。这个低温变异株,已完全丧失其对猪的毒力,回归猪体 后毒力不返强,无残余毒力。对各种年龄的猪都安全有效,保持坚强的免疫原性。现已在法 国推广应用。 捷克斯洛伐克于1976年也报告用终点稀释法从在30℃培养传代的细 胞毒中分离出一株无毒力的后代,证明其对不同日龄的猪都无毒力,免疫性也好,试用 后证明安全有效。 我国从50年代起就广泛应用兔化弱毒疫苗预防注射,取得了控制或消灭(少数地区)猪瘟 的效果,但是注苗的单位或地区有时仍有猪瘟发生,尤其是非典型猪瘟发生较多, 并出现了猪瘟病毒的持续性感染和娠妊母猪的带毒综合症(母猪带毒,感染胎儿,引起死 胎、弱胎及先天性震颤)。持续性感染与胎盘感染密切相关, 娠妊母猪的亚临床感染可能 导致胎猪的胎盘感染,这些猪可长期带毒,排毒,并具有免疫耐受性。为什么注苗的猪还 发生猪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没有按规定妥善保存和运输疫苗,使其免 疫原性降低;二是注射时操作不正规,剂量不足;三是母源性中和抗体干扰。另外,还有人 推 测,免疫接种失败的原因可能是猪瘟兔化弱毒疫苗由于多年不断传代而发生变异,导致免疫 猪不能抵抗野毒的攻击。 关于母源抗体干扰乳猪免疫效果的问题:由于科学养猪技术的进步, 国外哺乳仔猪 的断乳时间提早到4周龄。提早断乳时间出售仔猪,影响疫苗注射的效力。在4周龄时注 射疫苗,母源抗体的干扰作用很强,以致免疫无效。 仔猪的母源抗体到底持续多久?何时注苗最为合适?如何避免母源抗体的干扰作用? 这是目前猪瘟免疫中的重要问题。门常平等选取北京市某农场免疫母猪的后代 仔猪,分成三组,其中二组的母猪在产前又接种兔化弱毒疫苗1次,第三组不注射。
关于仔猪哺乳前注射疫苗的问题,是在无法解决母源抗体的干扰现象而提出来的。 法国Coitheier等指出,在仔猪没有吮吸初乳以前注射兔化弱毒苗, 可以使 其产生主动免疫力,这是因为:
① 70日龄猪胎儿的免疫系统已经可对抗原刺激产生 应答,形成抗体,故在仔猪出生时估计其免疫系统已经相当成熟;
② 初生仔猪在吮吸初 乳后获得的抗体,在吮乳3小时后就可由其血流中检出,至6~12时,血流中的抗体含量 已达最高峰。如在仔猪血流抗体达最高峰以前接种兔化弱毒苗,可使弱毒株在体内有足 够的增殖时间,不致被血流中的抗体所中和;
③ 猪瘟兔化弱毒株对乳猪无残余毒力, 十分安全,可以大胆使用。 法国的实验证明,在仔猪吮吸初乳前注射兔化弱毒疫苗,强毒攻击时,虽然可能呈 现轻度热反应,但常耐过而不死亡。另一组仔猪在其吮吸初乳后3~6小时注射疫苗,则不能 抵抗强毒攻击而死亡,证明由于母源抗体的干扰,不能产生主动免疫力。 台湾省赖秀穗报道,仔猪在哺乳前接种兔化弱毒疫苗,是已初步证明为行 之有效的免疫方法。先用4窝初生仔猪,每窝平均分为两组,一组为注苗组, 在出生后 尚未吮吸初乳前注射一次兔化弱毒疫苗,另一组在出生后不注射疫苗,立即吮吸初乳。 在4周和8周后,分别从注苗组和对照组各取半数仔猪进行强毒攻击。两次实验结果相同: 注苗组仔猪没有任何临床反应,而对照组仔猪则全部发生猪瘟而死亡。由此证明初生仔 猪在吮吸初乳前注射兔化弱毒疫苗,可以不受母源抗体的干扰。 为验证其在田间试验中的效果,曾选择一个疫情严重的猪场,小猪虽经兔化弱毒疫 苗的加强注射,也未能根除疫情。于是在该场采取在吮吸初乳前免疫接种仔猪的预防方法, 竟在较短时间内使猪瘟绝迹。该场应用此法免疫接种的仔猪已经超过1 000窝。 由于母猪大多在夜间分娩,对此法的实施有一定困难。 HCV基因工程疫苗研究近几年也取得了一定进展。Rumenapf等首先 在痘苗病毒中表达了HCV的结构蛋白。将痘苗病毒HCV重组子注入小鼠和猪体内,均 可诱导HCV中和抗体的产生。经重组病毒接种的猪,可以抵抗致死剂量HCV的攻击,即使不 能诱导中和抗体的重组子也可产生保护性的免疫力。鉴于痘苗病毒对人类和环境可能造 成的潜在危害,限制了这一载体的发展,而猪痘病毒、疱疹病毒(如伪狂犬病毒)将是很 有希望的候选载体。Vanziji等用减毒伪狂犬病毒(PRV) 表达了HCV的囊膜糖蛋 白gp55。筛选获得了三种重组病毒M203、M204和M205。M203编码的gp55缺乏穿膜域(tra nsmerbrane domain),M204带有一个穿膜域,M205带有3个穿膜域。免疫原性和保护力 试验获得了很好的结果。无论是重组病毒或是对照病毒(不带gp55基因)均可诱导产生高 滴度的PRV中和抗体。4只注射了M203的SPF猪,HCV中和抗体滴度较低,虽然抵抗住了HC V的攻击,但出现了严重的疾病,而M204、M205试验猪,均产生了高滴度HCV中和抗体, 并且全部获得免疫保护,未呈现任何症状,也没有向外界排毒的迹象。这些 结果证明gp55作为抗原足以激发机体对HCV的保护性免疫应答,也显示了弱毒PRV株作为 载体制备抗猪瘟伪狂犬病疫苗的可能性,它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良好的发展前景。Huls t等在昆虫细胞中表达的HCV糖蛋白gp55,能在猪体内保护100个50%致死剂量HC V的攻击。
上一篇:猪瘟病毒诊断
下一篇:边界病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