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跃病病毒(Louping ill virus)
跳跃病即绵羊传染脑脊髓膜炎,因病羊共济失调,呈现特异的跳跃步样 ,故有此称,其流行特征和病毒的抗原性与苏联春夏脑炎极为相似。
1.理化及生物学特性 跳跃病病毒的直径约15~20nm。主要存在于病畜的中枢神经系统内,淋 巴结、 脾脏和肝脏中的病毒分布不规律,发热时出现于血液中。Doherty等报道, 在人 工感染的幼仓鼠的小脑细胞内,跳跃病病毒经常被包于异常的胞浆膜内,甚至在细胞破 溃以后,继续保持这种状态。 跳跃病病毒凝集鸡的红细胞, 在血凝抑制试验中与其它B群病毒呈现一定程度的交 叉反应,但以同种病毒的反应效价最高。Timoney按乙型脑炎抗原制造法将5 5个跳跃病病毒野外分离株制成粗制抗原,测定其抗原性和血凝性, 结果虽然全都具有 良好的补体结合抗原性,但只不到1/3的毒株具有血凝性。 跳跃病病毒的抵抗力不强,58℃在10分钟内,60℃在2~5分钟内,80℃在30秒钟内 使其灭活。4℃冰箱保存时,活力不超过2周,但在甘油中可以活存4~6个月。对酸敏感。 取病羊脑悬液经绒毛尿囊膜或卵黄囊接种鸡胚,病毒能在鸡胚中生长,用绒毛尿囊膜接 种 时可出现散在的痘疱病变。本病毒也能在猪、牛、羊、鸡和其它动物的细胞培养物中生长, 在HeLa和胎羊肾细胞培养中比较容易引起CPE。脑内接种乳鼠可导致感染而死亡。 Varma等育成三株具尾扇头蜱(Rhipicephalus appendiculatus)细胞株, 证明可以感染跳跃病病毒。 Venugopal等完成了跳跃病病毒编码囊膜糖蛋白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并与相关的蜱媒病毒进行了比较,发现跳跃病病毒与Negishi病毒最近, 与单克隆抗体分析 的结果相一致。 Shiu等对跳跃病病毒的衣壳蛋白、前膜蛋白、膜蛋白和囊膜蛋白的基因进行 了克隆和序列分析,并与其它的蜱媒病毒进行了比较。
2.病原性 跳跃病最易感染2岁以下的绵羊,但与绵羊一起放牧的牛也可能发病。 人对跳跃病病毒 也有易感性,除实验室感染外,也曾报道过自然感染病例,例如Reid等 报道3个跳跃病轻症脑炎病例,曾从其中2例分离到病毒。猴和人可能发生飞沫感染。 绵羊的潜伏期为6~18天。典型病例呈双相体温曲线,或称双相病期。 第一病期的 特点是高热达41~42℃,同时呈现高效价的病毒血症,病羊精神萎顿。经1~2天,体温 下降,症状减轻,但在第5天左右发生第二次体温升高,亦即第二病期, 此时病畜发生 神经症状,共济失调,肌肉震颤,痉挛,最后麻痹,这类病例大多死亡。幸存者常有四 肢麻痹等后遗症。但许多病例呈不显型经过,病羊在发生第一次体温升高后迅即康复。 牛的症状与绵羊类似,但较缓和,死亡率不高。人和羊一样,也可能出现双相体温 曲线,严重病例发生脑膜炎症状。 病变主要是在中枢神经系统,呈现病毒性脑膜脑炎的特征性变化:神经细胞, 特别是 小脑浦肯野氏细胞变性,血管周围出现单核细胞和少数多形核细胞构成的浸润灶——血 管套。延脑和脊髓中也有严重的神经细胞变化。脑膜充血。 除绵羊、牛和人以外,脑内注射跳跃病病毒于马、猪、狗、猴、大鼠,均可使其 发生实验感染。其中以小鼠最为敏感,不仅脑内接种,其它接种途径,例如腹腔内、鼻 内和皮下接种,均能使其发病,特别是乳鼠。给8日龄幼仓鼠作腹腔内接种, 可以使其 发病致死。剖检濒死仓鼠,可见小脑细胞坏死,而且几乎所有的小脑细胞内都含有病毒。 幼羊在皮下接种后,大约只有半数发病, 但如在皮下注射病毒后的第3天脑内注射灭菌 淀粉,可使发病率提高到100%。在人工感染的绵羊,脑干和脊髓中的病毒最多,神经细 胞的坏死也最明显。 Reid等报道了跳跃病病毒对黑琴鸡的实验感染。 实验感染跳跃病病毒山羊的奶中能分泌跳跃病病毒,这可能对跳跃病病毒的传染具有重 要意义。 家兔及豚鼠不感染。野生啮齿类和鹿可能自然感染,但常不现症状,有人认 为啮齿类具有一定的生态学意义。Smith等曾从苏格兰的姬鼠分离 到病毒。 Tiimoney等报道在一群放牧马中发生跳跃病:3匹马呈现神经症状, 其中2 匹在发病后2天和12天死亡,并由其中1匹分离到跳跃病病毒。 该氏在1974年对601个马 血样品进行中和试验,发现阳性率达106%。 Reid将跳跃病病毒接种红色雷鸟(Lagopus scoticus),结果79%死亡, 大都死于接种后的第8天左右。其病毒血症的效价高达可以感染媒介蜱的水平。 病理变 化为典型的脑炎病变。
3.传播 蓖子硬蜱(Ixodes ricinus)是自然界中跳跃病的主要传播媒介和病毒贮 存宿主。跳跃病 暴发于初夏,中夏时下降,再在初秋上升,这与蜱的活动相符。蜱的幼虫吸入病羊血后,当 其长成为稚虫时,依然保持感染性。稚虫期遭受感染时,则当其长成为成虫时仍旧保持感染性 。
4.历史及分布 1807年,跳跃病最早报道于苏格兰。Pool等首次用 脑内接种法使羊发生人工感染。Greige等证明跳跃病的病原体是一种滤过性 病毒。 跳跃病发生于苏格兰、爱尔兰、英国北部、法国和苏联某些地区。
5.免疫 跳跃病具有坚强的病后免疫力,尚未有二次发病的报道。恢复动物和注 射疫苗动物 的体内具有中和抗体、血凝抑制抗体和补体结合抗体。补体结合抗体的维持时间不长。 目前应用福尔马林灭活的感染绵羊脑、鼠脑和鸡胚制备疫苗,给绵羊、牛以及实验 室工作人员作免疫注射。Brotherstone等报道一种油佐剂灭活疫苗,一次注射 即可使动物产生一年以上的免疫反应。将已接种过疫苗的羊放入自然疫区,完全获得 保护,而同样放入的未接种的对照羊,29%因跳跃病而死亡。在疫苗注射后一年, 还可 使免疫母羊所产的羔羊获得足够强度的母体免疫力。由于哺乳羔羊由免疫母体的初乳中 获得抗体,故在羔羊断乳后注射疫苗,可获最好效果。 不久前有人通过羔羊肾细胞培养增殖病毒,用甲醇沉淀和灭活后用作疫苗,看来很有希 望。Meyer应用弱毒疫苗给羊作免疫接种,使其血清阳转。
6.诊断 除临床诊断外,必须进行病毒分离。可采取病畜初次发热期的血液或 濒死期的脑和 脊髓,脑内接种乳鼠或鸡胚。分离获得病毒以后,再用已知的免疫血清予以鉴定。 如欲由蜱标本分离病毒,应先将其按地区及种类分组,每组不超过40只,加入适当量的 稀释液(见“乙型脑炎病毒”节),作成10%~20%悬液,以2 000r/min的速度离心沉淀10 分钟,取上层液,加入青、链霉素,使其最后浓度分别为1 000 u/ml,4 ℃冰箱感作4小时后接种小鼠。 血清学试验中最常应用小鼠作中和试验,因其特异性较高,有利于跳跃病病毒与 其它黄病毒的鉴别。由于补体结合抗体消失较早,故常用于近期疫情的调查。血凝抑制 试验的交叉反应较多,仅可作为疫情普查的参考。 发病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中特异抗体效价的比较测定,是常用的临床血清学诊断方 法。 Jimunoney等在PK15细胞上进行微量中和试验检测跳跃病病毒抗体, 与用 鼠做中和试验相比,该法准确易行。PK15细胞接种跳跃病病毒6天后CPE最明显,此时确定 滴定终点。 Eldadah等用RTPCR法成功地从跳跃病病毒的培养物、冻存的脑组织及福尔马 林固定、石腊包埋的脑组织中,扩增了跳跃病病毒的特异核苷酸序列,该法有望成为在 临床上检测跳跃病病毒的新方法。另外还有人报道了用蜱媒病毒的cDNA探针进行点杂交, 检测跳跃病病毒。
上一篇: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的血清学诊断
下一篇:韦塞尔斯布朗病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