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
流行性乙型脑炎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传染病。由蚊为媒介而 传播,以高 热和狂暴或沉郁等神经症状为特征。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一定的地理分布区,多发于夏秋蚊 类大量孳生的季节。1924年首先证实于日本,由一个病人尸体脑组织中分离到病毒。19 34~1936年,日本马脑炎大流行,用小鼠由病马脑组织中分离到病毒,进而证明这种 病毒的性状与从人脑中分离的病毒完全一致,随后又曾从猪、牛、山羊等动物体内分离 到同样的病毒,故称日本乙型脑炎病毒或日本脑炎病毒(JEV)。 我国流行性乙型脑炎病例(人)的最早报道,是在1921年。1934年用中和试验加以证 实。1940年由尸体脑组织中分离到病毒,并证明与日本乙型脑炎病毒相同。全国解放后 统一命名为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简称乙脑病毒。 我国有关马的乙型脑炎病例及其发病流行情况,开始报道于1942年。
1.形态特征 乙脑病毒是黄病毒科中最小的病毒之一。病毒粒子的直径为30nm左 右,但 病毒结构与其它黄病毒相似。电子显微镜观察可见核心、囊膜和囊膜突起等构造(见图221 )。在CsCl中的浮密度为124~125g/cm。提纯的囊膜突起具有血凝活性,而且只含糖 蛋白。在用蛋白酶 处理后,囊膜突起丧失,血凝活性也消失。最近还发现乙脑病毒的血凝素也有轻重两种。
2.抗原性 乙脑病毒在抗原性上与墨累山谷脑炎病毒(Murray Valley encephaliti s viru s)、西尼罗病毒(West Nile virus)和圣路易脑炎病毒(St. Louis encephalitis virus)比 较接近。在血凝抑制试验中 ,这4种病毒似乎在黄病毒中构成一个亚群。乙脑病毒引起 的免疫力,也对西尼罗病毒等呈现一定程度的中和作用以及保护作用。 乙脑病毒的各个毒株,虽然常在毒力和血凝特性上具有比较明显的差别,但是看来 并没有明显的抗原性差异。人们一直关心乙脑病毒是否存在毒型的问题,这是理所当然的, 因为这是乙脑流行病学及其防制工作上的一个重要依据。疫苗生产中多年来采用的 一个病毒株即“中山株”,这是1935年由日本三田村等人自患者脑组织分离获得的。但 在1958年,又从蚊体内分离到1株与中山株不尽相同的新毒株。 应用中和抗体吸收试验 或交叉保护试验都可看出两者的区别,命名为JaGArol株。 在用中山株疫苗接种的儿童 血清内,其对中山株病毒的抗体效价明显高于其对JaGArol株病毒的抗体效价, 但在应 用这两个病毒株制备的抗原分别测定自然发病者的血清时,却呈现同样的抗体效价。这 表明,中山株与JaGArol株病毒的抗原性及其与抗体的结合力没有差异, 但在抗原成 分的组成或构造上有所不同。 Kobaynshi等利用单克隆抗体, 采用血凝抑制试验分析了11个日本乙型脑 炎的病毒株的抗原关系。 已经证明,乙脑病毒的血凝素的主要成分是多肽,而其补体结合抗原成分则是一种 核蛋白,由一个长链和一个短链构成。 应用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将病毒材料高度精制以后,再用吐温80和乙醚处理, 并 用刀豆素A吸附沉淀,沉淀物再用α甲基甘露糖甙析出,即可获得比较纯净的血凝素抗 原,上清液则为补体结合抗原。分别再经氯化铯密度梯度离心法进一步精制后,给小鼠 作免疫注射试验。发现血凝素抗原引起中和抗体和血凝抑制抗体,对小鼠呈现预防 感染作用;补体结合抗原则只引起补体结合性抗体,没有预防感染的作用。 朱家鸿等发现乙脑病毒具有溶解鸽和家兔红细胞的性能,这种性能可被特 异性免疫血清抑制。使红细胞在pH6.4的溶液中吸附病毒,然后在偏酸或偏碱条件下于3 7℃放置4~6小时,即可出现明显的溶血现象。7株对小白鼠具有较高致死力的乙脑病毒 都有较高的血凝效价,对其中5株进行了溶血性测定,也都有明显的溶血特性。 强毒株 在连续通过仓鼠肾细胞后毒力下降,血凝效价和溶血性能也同时降低,因此该氏等认为 溶血性和血凝性可能都是强毒株的共性。 乙脑病毒的抗原性较强,自然或人工感染的动物一般都能产生较高效价的中和抗体、 血凝抑制抗体、沉淀抗体和补体结合抗体。
3、培养 乙脑病毒易在7~9日龄的鸡胚内适应和增殖。病毒效价在接种后48小时 左右达 最高峰,以胚体内的病毒含量最高,可达 106~107个小白鼠MLD。鸡胚 大都死亡。 乙脑病毒可在多种组织培养细胞内增殖,例如鸡胚成纤维细胞、鼠胚的肌和肾细胞、 牛胚肾细胞、人胚的肺和肾细胞、人羊膜细胞、猪肾细胞、仓鼠肾细胞以及BHK21、PK 15、HeLa、Vero等继代细胞和传代细胞。但通常只在仓鼠肾原代细胞、 猪肾和羊胎肾 细胞上恒定地引起明显的病变,并可在琼脂覆盖下的鸡胚成纤维单层内产生清晰的蚀斑。乙 脑病毒也可在蚊的组织培养细胞内增殖,并产生较高效价的病毒,但是一般不引起细 胞病变,虽在琼脂覆盖下经常可台产生蚀斑。 必须指出,乙脑病毒在细胞培养物中 的致细胞病变不仅决定于细胞的种类,而且也决定于毒株和具体的培养条件,例如郭辉 玉用11株乙脑强毒进行细胞培养研究,发现其在鸡胚肌皮组织成纤维细胞、腿 肌及心肌成纤维细胞内引起明显的细胞破坏,但却不能使鸡胚肺、肝、脾或肾的上皮细 胞发生可见病变。乙脑病毒还可引起鸭胚肌皮成纤维细胞和猪肾上皮细胞的明显破坏, 但人胚肌皮成纤维细胞、人胚肾细胞及猴肾上皮细胞只被个别毒株引起轻微的细胞病 变。鼠胚细胞、山羊膜细胞、HeLa细胞、Detroit6细胞、FL细胞等则即使接种大量病 毒也不出现细胞病变。乳鼠极易感,脑内接种经约72小时即发生脑炎而死亡,其它途径也 易感,但潜伏期延长。
上一篇:黄病毒属
下一篇: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