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澳门官网入口,银河集团网址登录

银河澳门官网入口,银河集团网址登录

中文版  |   English  |   加入收藏  |   客服热线:400-0532-596
微生物技术资料
文章检索
  首页 > 微生物知识->植物组织培养基本知识->芍药属植物组织培养中褐化问题的研究进展二

芍药属植物组织培养中褐化问题的研究进展二



录入时间:2009-7-8 9:31:12 来源:青岛海博

2 牡丹组植物褐化问题的研究进展
在牡丹组织培养过程中,褐化现象普遍发生,并影响着牡丹培养物的正常生长与增殖,研究涉及两个方面:褐化内在机理和褐化的防止方法。
2.1
有关机理的研究
学者对影响褐化发生的生理指标进行了测定,包括多酚含量、PPO 活性、POD活性、CAT活性、MDA 含量。
安佰义等指出牡丹幼茎的总酚含量远远低于幼叶、成龄叶,而且幼茎的PPO 活性水平也相对较低,是牡丹组织培养的理想外植体来源。花型差异与叶片总酚含量和PPO活性水平有较大关系,在单花千层亚类花型演化途径中,叶片总酚含量先期随着花型演化程度的加大而增加,当花型演化到菊花型时,总酚含量达到最高,之后总酚含量下降;单花楼子亚类花型演化途径中除托桂型外,随演化程度的增加,叶片总酚含量也随之增加,至绣球型时,其叶片总酚含量达到最高,PPO 活性水平的变化与叶片总酚含量差异一致。花色差异与总酚含量和PPO活性有一定关系,同一色系品种随颜色加深,叶片总酚含量相应增加,PPO 活性的差异无显著规律可循。
李新凤,巩振辉等测定了多酚含量、POD活性、CAT活性、MDA 含量并对其与褐化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牡丹间的各个生理指标及其褐化率之间差异显著,同一品种同一部位的不同外植体间各个生理指标及褐化率之间也存在极显著的差异:叶柄的总酚含量、POD活性与褐化率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P=0.0292 < 0.05 , P = 0.0186 < 0.05 ) ,相关系数分别为0.6256 ,-0.7942 。叶片的MDA 含量与褐化率存在显著的相关性(P = 0.0202 < 0.05 ) ,相关系数为0.7980 。
2.2
防止方法的研究
目前,学者在这方面进行了防褐剂、基本培养基、培养条件、预处理四方面的比较研究。
张俊琦,罗晓芳研究后得出结果:添加生长素会加剧启动培养中外植体的褐化程度。培养基中生长调节物质BA 、NAA 的浓度变化对褐化没有明显的影响。何松林,陈笑蕾等初步研究表明,以WFM 为基本培养基时褐化现象最轻,l /2MS 次之,MS 褐化现象最为严重;郎玉涛,罗晓芳川认为以1 / 2 改良WPM 为最佳基本培养基。
防褐剂聚乙烯毗咯烷酮、活性炭、结冷胶、维生素C 、硫代硫酸钠、硝酸银对褐化的抑制均有一定的作用,其中以PVP 最好,但也有人研究后得到抑褐剂硫代硫酸钠、抗坏血酸(VC ) 和铜试剂(DDTC )在牡丹的组培中加剧了组织培养物的褐化程度,维生素c 还易导致组培苗玻璃化。活性炭、硝酸银、PVPP 在一定浓度下还可以促进愈伤组织的增殖。
黑暗、低温、较短的继代周期都能不同程度的减缓愈伤褐化,悬浮培养未能减缓褐化却能使愈伤快速增殖。
外植体采取前对母株进行遮光处理也能减轻褐化的程度。
3
芍药组植物褐化问题的研究进展芍药组织培养的研究相对牡丹的研究滞后,虽然学者在芍药的组织培养上进行了很多研究,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外植体褐化、难分化、增殖困难、根诱导困难等,而有关于褐化的系统研究未见过报道。
芍药的组织培养过程中,同时存在着初代培养中的细菌和真菌问题。大多研究表明,外植体状况、环境条件和操作过程是引起污染的主要原因。
4
小结
芍药属植物在组织培养方面的研究已经有一定的成果,而这也多集中在牡丹组植物上,对于芍药组组织培养中的各种问题进行深人研究的很少,这也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原因。有关褐化的研究也证明了这点,牡丹组的研究已经深入到内在机理层面上,而芍药组却未进行褐化方法和机理的系统研究,因此有待进一步完善。

 

上一篇:芍药属植物组织培养中褐化问题的研究进展一

下一篇:铁皮石斛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一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上商城 | 在线客服 | shchuhu.com
业务联系电话
   400-0532-596 0532-66087773
   0532-66087762 0532-81935169
邮箱:qdhbywg@vip.126.com
地址:青岛市城阳区锦汇路1号A2栋
产品技术咨询
  工作日(周一至周六8:00-18:00):
  18562658263 13176865511
  其它时段:13105190021
投诉与建议:13105190021 13006536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