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病原性EEEV和WEEV专门侵害神经系统,引起脑炎。前者对神经系统的侵害性和毒力明显强于后者,所以它引起的脑炎更严重,死亡率更高。动物被感染蚊叮咬时,病毒随蚊的唾液侵入,最先在局部淋巴结内增殖,随后侵入血液,到达内脏器官,再在内脏器官增殖,引起第二次病毒血症,此时血脑屏障被破坏,病毒侵入脑内。导致临床上出现神经症状,脑组织病变大多不可逆转,经常引起死亡。人和马是EEEV和WEEV的靶子宿主,可引起严重的脑炎。该病在马群经常发生大规模流行。潜伏期为1~3周。病马发热,呈现病毒血症,持续1~3天,但血液中的病毒效价不高。随后出现中枢神经症状:开始时兴奋不安,作圆圈状运动,冲撞障碍物,拒绝饮食。随后嗜眠,垂头靠墙站立,但可能突然警觉,继而呈昏睡状。病马常呈犬坐等异常姿势,此后呈现麻痹症状,下唇下垂,舌垂口外,步态蹒跚,最后倒毙。病程为1~2天。死亡马的病变主要在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皮层、丘脑和丘脑下部的病变最为明显。病理组织学上呈现典型的病毒性脑炎变化,主要表现为神经细胞变性、单核细胞性和多核细胞性血管套、灰质中的多形核细胞浸润以及胶质细胞增生。西方型马脑炎的病理学变化,较东方型马脑炎轻些。人类可自然感染EEEV和WEEV,呈散在发生。15岁以下儿童和55岁以上的人更易感,可出现更严重的后遗症。本病主要发生在北美,特别是毗邻沼泽的林区,且与各该年份蚊的密度增高相符。实验研究人员在操作这两种病毒时发生感染者,也有多次报道。EEEV对人有很高的致死率,最高可达90%。WEEV引起的感染比较缓和,死亡率约10%。患者发生高热,头痛,痉挛,呕吐和嗜眠,有的迅速发展为昏迷状态而死亡。病理变化主要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与马的类似。实验动物中豚鼠和小鼠最为敏感,豚鼠在脑内接种后,可于36~48小时死亡。应用濒死期扑杀或病死马的脑组织进行接种,通常也在2~4天死亡。动物感染后,首先出现发热,随后肌肉震颤,倒卧,并呈划水样动作。对于EEEV和WEEV的脑内接种,豚鼠比马属动物更为敏感。病理反应与马基本相同,病变主要局限在中枢神经系统。小鼠在脑内接种后也于36~48小时死亡。每克鼠脑内的病毒含量可达3×1010个小鼠感染剂量(脑内)。家兔的敏感性较低。感染后出现病毒血症,发热,但常不出现症状而恢复。EEEV可感染哺乳仔猪和青年牛。感染的猪和牛可急性死亡,无肉眼可见的病变。组织病理学变化也集中在中枢神经系统,类似于马。但感染猪还可发生心肌的组织病理学损伤。绵羊、狗和猫对EEEV和WEEV有抵抗力。鹿在人工接种病毒后不出现症状,似乎也不发生病毒血症,但常产生较高效价的抗体。雏鸡和雏火鸡对EEEV敏感,人工接种后可发病,表现为抑郁、嗜睡。前者死亡率达80%,后者达20%。成年火鸡人工接种后可表现为抑郁,食欲减少,产蛋量明显降低。鸵鸟接种后也可发病死亡。此外,鸭和鸽群也可暴发东方型马脑炎。野鸡(雉)是自然界中除人、马以外的第三种易感动物,美国东海岸的圈养野鸡曾因东方型马脑炎的流行而损失50%~90%。鸸鹋和鸣鹤等野生鸟也可自然感染EEEV和WEEV,并发病死亡。一般来说,EEEV在大部分家禽和鸟类引起的病理变化主要是脑炎,并伴有脏器轻度或中度的病理组织学变化。但鸸鹋和鸣鹤感染EEEV后并不导致明显的中枢神经系统型病理损伤,而主要发生脏器型病理变化。这说明该病毒在这两种鸟中有嗜脏器性。主要引起肝、肺、脾、肾、肾上腺和性腺等的坏死及肠道出血。
6.免疫动物在自然感染以后,可产生比较坚强的免疫力。特别是临床发病后康复的动物,具有对同种病毒长达多年的免疫性。隐性感染动物也有免疫力。免疫强度与血液中的中和抗体水平相符。人工免疫注射可产生良好的免疫保护效果,如能坚持定期注射,一般都能防止疫病的发生。EEEV和WEEV的预防制剂,包括弱毒疫苗和灭活疫苗两种:最早的弱毒疫苗是由Traub等(1935)以连续多代通过鸽而培育成的弱毒株。将此弱毒株脑内接种羔羊,制造弱毒疫苗。Johnson等(1963)也育成一个弱毒变异株。Hughes等(1967)应用组织培养方法,筛选和培育出一个西方型马脑炎弱毒疫苗株,进行了近300匹马和驴的试验,包括妊娠母马,证明十分安全,曾作小规模的推广应用。由于灭活疫苗也有很好的免疫原性,而且更为安全、稳定,弱毒疫苗看来已不是发展方向。最早的灭活疫苗是用自然感染马和人工感染的小鼠脑,作成乳剂后加入0.4%福尔马林灭活而制成的所谓灭活脑组织苗。1938年,Beard等创用鸡胚制苗,效果更为理想。鸡胚制苗不仅方法简单,适于大规模生产,而且免疫效果良好。制造这种疫苗时,必须选取免疫原性好的EEEV和WEEV强毒株,接种10日龄鸡胚,孵育24小时后收集感染鸡胚(此时鸡胚已经死亡),用pH74的磷酸盐缓冲盐水做成10%乳剂,并加入0.4%福尔马林,37℃感作灭活即成。各批疫苗均需用1日龄雏鸡做安全试验,因为这种雏鸡对极微量病毒也很敏感。效力试验一般用豚鼠进行。由于鸡胚中的含毒量很高,因此疫苗的效价较高。应用的疫苗大多是东方型马脑炎和西方型马脑炎的二联疫苗,有时再加入VEEV,制成三联疫苗。通常作皮内注射,剂量为1ml(单苗)或2ml(二联疫苗),以1周或10天间隔再注射1次,免疫期达半年以上,以后每年强化注射1次即可。一般是在流行暴发前几周,即春季进行疫苗注射。亚热带地区提前至早春开始注射。有在二联疫苗中再加入破伤风类毒素作为联合疫苗的。破伤风类毒素不仅是一个免疫原,而且起着佐剂的作用,这种联合疫苗需作肌肉注射。鸡胚细胞组织灭活疫苗亦已开始广泛应用。据报道,两次免疫后血凝抑制抗体的效价甚至可与自然发病后康复的动物相比拟。委内瑞拉马脑炎和东方型马脑炎不仅在小鼠和豚鼠等实验动物,而且在驴,也常呈现一定程度的交叉保护,例如用委内瑞拉马脑炎疫苗给驴作免疫接种后,虽然测不出抗EEEV的抗体,但却能对EEEV的攻击呈现一定的保护作用。目前还没有适合于免疫家禽和鸟类的免疫制剂,用于马的疫苗可能并不适用于家禽和鸟类的免疫预防。
上一篇:生态学与流行病学-东方型和西方型马脑炎病毒
下一篇:东方型和西方型马脑炎病毒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