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牡丹组织培养技术研究现状二
录入时间:2009-7-2 15:40:28
来源:青岛海博
2.2.1 不同品种离体繁殖表现不同
国内学者在组培诱导过程中发现,自然条件下繁殖系数低,繁殖速度慢的品种,在组培过程中繁殖系数也低。如洛阳红、胭脂红比较容易分化、增殖和生根。而姚黄、夜光白则生根率低,增殖系数小。这与其在常规繁殖过程中的难易程度是一致的。
2.2.2 不同取材时期对芽培养的影响洛阳农业高专孔祥生等以洛阳红和姚黄等品种为试材,用牡丹芽作外植体进行离体快繁技术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时期取牡丹芽作外植体.在初次培养中表现差异很大,牡丹芽培养的适宜外植体以2 月份取即将萌动的休眠芽进行培养效果最好,11 月份和8 月份取休眠芽培养次之,而3 月份取萌生条效果最差。菏泽市农科所张桂花等人在牡丹芽萌发期和休眠期分别进行腋芽和顶芽组织培养,结果表明:牡丹丛生芽诱导要在芽萌动至休眠前进行。芽诱导最佳培养基为MS + 6 一BAO.5 ~1.0mg/L+NAAO.1~0.2mg/LMS 为最佳壮苗培养基,牡丹试管苗培养的适宜光照强度为2000lx ,光照时数为10 h/d,适宜温度(25 士l )℃ 。
2.2.3 根诱导方面的研究
牡丹组培苗生根培养中用到的基本培养基有MS 、LP 、改良MS 、1/2MS 和改良WPM ,其中最常用的是1/2MS 。最有效的生根诱导剂是IBA ,也有使用NAA 和IAA 诱导生根的报道。IBA 作为生根诱导剂“两步生根法”最有效,即先将未生根的组培苗在含一定浓度的IBA 的培养基上进行一段根诱导,然后转入含有活性炭而不含生长素的根形成培养基中培养。IBA 的浓度和诱导夭数,培养基中的蔗糖浓度,AC 含量等也对牡丹的生根有影响。另外,由于牡丹品种间的差异较大,适合不同品种生根的IBA 浓度和诱导天数不尽相同。徐桂娟等人在研究中以15mg/LIBA 处理20d ,海云紫等品种生根率最高。可见,IBA 的适宜浓度和诱导天数需要分别针对不同的品种进行摸索,这也是牡丹组培苗生根率低的一个原因。李艳敏等一些学者认为充足的蔗糖等碳水化合物能提高牡丹组培苗的生根率,并同时促进根和茎的生长;组培苗在生根阶段对蔗糖的需要量大于增殖阶段。根形成培养基中添加一定量的AC .能明显改善生根质量。李艳敏发现培养基中Ac 的含量从0 增加到2.0mg/L ,组培苗的生根条数从1.43 条增加到4.54 条,不过根的颜色也变为白色。
2.2.4 以叶及叶柄为外植体进行组培研究
我国牡丹组培学者用叶和叶柄进行组织培养取得了一些进展。李丽霞等以“荷花紫”、“大胡红”品种的幼叶作外植体.采用正交设计法,考察6 - BA 、2 , 4 一D 、KT 、NAA 4 种激素及酪蛋白对牡丹愈伤组织产生的影响.确定适宜的激素种类及水平,优化筛选出适宜于2 个牡丹品种的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得出:激素2 , 4 一D 是幼叶愈伤诱导的关键因素,适宜于牡丹“荷花紫”及“大胡红”初培养的培养基配方均为1/2MS + 2 , 4 一D4mg/L+KT0.2mg/L+NAAO.4mg/L +酪蛋白2oomg/L。何松林等以“洛阳红”叶柄为试验材料,探讨离体培养中褐化的防止,得出:WPM 为基本培养基时褐化现象最轻,1/2MS 次之,MS 褐化现象最为严重;3 种抗氧化剂和吸附剂对褐化的抑制作用较为明显,其中以PVP 最好,vc 较次之,Na 燕o ,最差。西北师范大学陈怡平等先后分别用紫斑牡丹的土芽、叶柄、叶片、幼芽、心皮、雄蕊及经一段时间组织培养的试管苗等作外植体进行愈伤组织的诱导,得出:配方Ms 十BA 15mg/L十NAA2mg/L最为理想;不同外植体中,试管苗的幼芽和土芽诱导率最高,叶柄和叶片次之,其诱导率分别为100.0 %、60.0 %、30.8 % ,而生殖器官雄蕊和心皮未能诱导成功。
上一篇:国内外牡丹组织培养技术研究现状一
下一篇:国内外牡丹组织培养技术研究现状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