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蹄疫病毒增殖
录入时间:2009-6-30 10:48:57
来源:青岛海博
增殖 口蹄疫病毒可在牛舌上皮细胞 、牛甲状腺细胞、牛胎皮肤-肌肉细胞以及猪和羊胎肾细胞、豚鼠胎儿细胞、胎兔肺细胞、 仓鼠肾等细胞内增殖,并常引起细胞病变。其在猪肾细胞中产生的细胞病变常较牛肾细胞更 为明显,以细胞圆缩和核致密化为特征。犊牛甲状腺细胞对口蹄疫病毒极为敏感,并 能产生极高滴度的病毒,所以特别适于由野外病料(感染组织)分离病毒。仓鼠肾和猪肾等细 胞系,例如BHK21细胞和IBRS2细胞等亦被广泛用于口蹄疫病毒的 增殖。有关口蹄疫病毒在培养细胞中的增殖动态,以猪肾细胞为例,接种后2小时为隐蔽 期,此后病毒开始增殖,20~40小时达最高峰。应用荧光抗体技术进行检测,首先可在细胞 核周边看到荧光——病毒抗原,随后则胞浆全部发生强烈荧光。于感染末期,核内仅有少量 网纹状荧光。每个细胞产生的病毒量可达370个蚀斑形成单位。口蹄疫病毒亦能在2℃吸附 猪肾细胞,但不发生病毒感染。病毒在低温条件下不引起感染,可能是病毒不能侵入细胞的 缘 故。因在此时进行补体结合试验,常可测出细胞表面的病毒抗原。但在37℃,情况与此相反 ,由于病毒迅速侵入细胞并裂解,应用补体结合试验此时反而不能检出病毒抗原。Chauha n和Uppal等(1977年)研究了C型和亚洲1型口蹄疫病毒的生长曲线,发现其隐蔽期为24小 时,之后病毒滴度随即上升,并持续至接种以后的24小时。此后病毒滴度下降。于犊水牛肾 单层细胞的24小时培养液中,C型口蹄疫病毒的感染滴度可达1075TCID50/0 1m l,亚洲1型口蹄疫病毒的感染滴度为106TCID50/01ml。疫苗制造时最适宜的收 获 期为接种后的20~24小时。
上一篇:口蹄疫病毒理化学特性
下一篇:口蹄疫病毒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