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十六世纪发明了光学显微镜以后,光学显微镜即成为医学、生物学和其它学科不可缺少的研究工具。在生物学界,借助显微镜这个有力的武器,看到了多种微生物和构成生物的基本单元——细胞,这对自然的认识是一个重大飞跃。恩格斯曾把细胞的发现称作十九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人类的认识是逐步深化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观察微小物体的要求愈来愈高,对显微镜作了多方面改进,到1890年,光学显微镜的分辨本领——能够分辨清楚物体上两点之间的最小距离,已经达到了极限。德国理论光学家阿贝导出了计算显微镜分辨本领的公式: Z=0.61λ/n•sinα 式中的Z为分辨本领,λ为照明光源的波长,n为物体所在介质的折射系数,α为入射光束与透镜光轴之间的夹角,n•sinα叫做物镜的孔径数,高级显微镜的孔径数的最大值可达15左右,而普通光线绿光的波长λ=5.46×10-5cm,则其分辨本领 Z= 061×546×10-5 15 ≈02μm这就是说,必须使用短于普通光线波长的波作照明光源,才能提高显微镜的分辨本领。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DeBroglie发现电子束也具有波动性质。电子束的波长与电压的平方根成反比,即: λ= 155 U nm(未考虑相对论修正) 式中λ为波长(nm),U为加速电压(V)。 由上式可见,当加速电压为100V时,电子束波长为0123nm;加速电压为10kV,波长为123×10-2nm;加速电压为100kV,波长为388×10-3nm。这与可见光的波长相比,相差几万至几十万倍。 1926年,德国物理学家Busch详尽地研究了电子光学,指出:“具有轴对称性的磁场对电子束说来起着透镜的作用”,从而奠定了利用磁场作为电子透镜的理论基础。 1932年,Knoll及Ruska经过多方探索,第一次成功地得到了电子放大的像。同年,Br che用静电透镜研制成功了电子显微镜,简称电镜。 当电子显微镜真正用于观察微观世界之后,人们的视力大大地扩大了。现在,大型电镜的晶格像分辨本领已达01nm或更小,可把物体放大几十万倍。如果再加上光学放大,可获得几百万倍的照片。由于制作技术的不断改进,已经可以看到细胞器的结构、病毒的亚单位以及组成病毒亚单位的大分子结构。并已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到了铀和钍的单个原子。 如上述,由于电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很高,光学显微镜上使用的长度单位“微米(μm)”,对它来讲是太大了,因此使用纳米(nm)为长度单位。 由于应用目的和设计上的不同,各国或各厂生产的电子显微镜类型很多,大致分为小型、中型和大型三类。 表12-1 电子显微镜的类型和特点 类型 放大倍率(万倍) 分辨本领(nm) 加速电压(kV) 其 它[BHDG*8] 大型 20~100 0144~034 100~200 大型电镜的自动化程度 中型 5~20 034~10 60~100 高,稳定度、真空度等都 小型 小于5 10以上 小于60 比中小型电镜要求高 我国1958年试制成功了第一台10万倍电子显微镜,经过多年的研究,现在试制出厂的DXB2-12型电镜的晶格分辨本领为0204nm,放大倍率最高达80万倍。
上一篇:病毒蚀斑技术
下一篇:电子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和成像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