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缺乏完整的酶系统, 而且又无核糖体等细胞器,因此不能在任何无生命的培养液内生长。因此,实验动物、鸡胚以及体 外培养的器官和细胞就成为人工增殖病毒的基本工具。而大量病毒的培养,又是病毒学实验 研究以及制备疫苗和特异性诊断制剂的先决条件。培养病毒最早应用的方法是实验动物和 鸡胚,但从50年代简便适用的细胞培养广泛应用于病毒培养以来,前两种方法已降到次要地位 ,但至今仍有部分病毒的分离鉴定还离不开实验动物或鸡胚,特别是在免疫血清制备以及病毒 致病性、免疫性、发病机理和药物效检等方面。在禽类病毒病和流感、副流感类等病毒病的 研究方面,鸡胚(含其它禽胚)仍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一、实验动物
实验动物是长期以来分离和增殖病毒、制造病毒抗原和病毒疫苗以及病毒病实验 研究的常用材料和工具。但是后来发现,实验动物经常自身带有病毒,常常混淆试验结果,并 给病毒疫苗的生产带来严重的潜在危险,例如被某些致瘤病毒所污染等等。为了克服这个缺 陷,目前已通过微生物控制手段,培育出无菌动物(Germ Free Animal, 简称GF)、已知菌动物 或称 悉生动物(Gnotobiotics, 简称GN)和无特定病原动物(Specific Pathogen Free Animal,简 称SPF)。GF动物体内和体外均检不出任何微生物、寄生虫或其它生命体。GN是确知所带微生 物的动物。只带一种菌的叫单菌动物,其次为双菌和三菌动物,四菌以上则称多菌动物。SPF 是指体内无特定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的动物。从微生物控制的程度讲,SPF动物虽是这三类中 最低的,但它无人畜共患病,无主要传染病,无对实验研究产生干扰的微生物,所以能满足病毒 学一般实验的需要,比应用普通实验动物取得的结果更为科学与可靠。限于条件,某些实验室 当前仍常应用普通实验动物,但也必须健康,并使用纯系品种。一次实验使用的动物,在年龄 、体重和营养状态等方面要尽量一致。
国外实验动物科学发展迅速,我国已在部分大城市 建立实验动物中心,专供应各种经过人工遗传控制和微生物控制而育成的纯系高品位实验动 物 。为了满足生物学、医学和兽医学研究的需要,国外按遗传控制标准已育成各类实验动物260 0余种,其中小鼠就有1700余个品系,而且已经规范化、标准化,从而保证了研究工作的科学性 和严密性。虽然病毒学实验中应用实验动物的比重正在逐步降低,但是乳鼠至今仍是分离 某些虫媒披膜病毒、柯萨奇病毒和呼肠孤病毒的主要工具。兽医学上除常应用家兔、小白鼠 、大白鼠、豚鼠、仓鼠和鸡胚等进行病毒分离、驯化以及疫苗生产以外,还常直接应用自然 易感动物,例如羊、猪、狗、鸡甚至马和牛等大动物作各该病毒的实验研究。但如上述,普 通实验动物经常自身带毒,甚至发生病毒病的流行。例如家兔常有乳头状瘤、多型瘤、疱疹 、兔痘、脑脊髓炎和传染性口腔炎等病毒感染,小白鼠常有鼠痘(脱脚病)、淋巴细胞性脉络 丛脑膜炎、病毒性肺炎、脑脊髓炎、白血病、乳腺瘤、鼠肝炎等病毒感染,仓鼠有唾腺炎等 病毒感染,豚鼠有脑膜炎、唾腺炎等病毒感染,实验研究时必须注意。
实验动物主要用于:
( 1)分离病毒,并借助感染范围试验鉴定病毒;
(2)培养病毒,制造抗原和疫苗;
(3)测定各毒株之 间的抗原关系,例如应用实验动物作中和试验和交叉保护试验;
(4)制备免疫血清和单克隆抗 体;
(5)作病毒感染的实验研究,包括病毒毒力测定,建立病毒病动物模型等。进行动物实 验时,首先考虑的是选择对目的病毒最敏感的实验动物品种和品系,以及适宜的接种途径和剂 量。至于实验动物的饲养管理、接种和采血、剖检等具体方法,请参阅微生物学实验指导或 有关专著。
上一篇:抗病毒感染育种
下一篇:鸡胚-病毒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