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病奈瑟菌俗称淋球菌,是人类淋病的病原体,1879年首次从尿道分泌物中发现。人是淋病奈瑟菌的惟一宿主。主要引起人类泌尿生殖系统黏膜的急性或慢性化脓性感染,淋病是危害性大的性传播疾病之一,是我国目前流行的发病率最高的性病。
生物学性状
(一)形态与染色
菌体呈肾形,成对排列,凹面相对,大小为0.6*0.8um。在脓性标本中,似一对咖啡豆,常存在于多形核白细胞内。革兰染色阴性。有荚膜和菌毛,无鞭毛,不形成芽孢。
(二)培养特性
需氧菌。初次分离培养时,需补充5%—10%CO2。营养要求高,常用巧克力(色)血琼脂培养基。最适合生长温度为37℃,最适pH为7.5。培养24—48h后,形成凸起,圆形、灰白色或半透明、光滑菌落。
根据菌落特征与毒力,淋病奈瑟菌可分为T1—T5型。其中,T1、T2型菌株有菌毛,人工培养基转种后可转成T3、T4和T5型菌株,没有菌毛。无菌毛的菌株无致病性。
(三)生化反应
生化反应不活泼,只分解葡萄糖,产酸不产气,不分解其他糖类,氧化酶试验阳性。
(四)抗原结构与分类
1、外膜蛋白可分为PI、PII和PIII三种。PI为主要外膜蛋白,是淋病奈瑟菌分型的主要基础。PII可能与PIII相连,在外膜形成微孔复合体。PII为次要蛋白,主要功能是使细菌彼此黏附在一起或黏附于宿主细胞上,并参与营养物质的摄取。
2、脂多糖抗原淋病奈瑟菌LPS结构由短链的核寡糖和脂质A组成。脂多糖具有很强的致热毒性,与致病性及免疫性有关。
3、菌毛蛋白抗原菌毛存在于有毒菌株,直径约为6nm,每根菌毛是由10000个相同的蛋白质单位组成的单丝状结构。由不同菌株提取的菌毛,其抗原性不同。
(五)抵抗力
比较娇嫩,不耐热和寒冷,干燥环境1—2h死亡,在55℃ 5min即死亡;对一般消毒剂敏感。在不完全干燥的条件下,附着衣裤和被褥中则能生存18—24h。淋病奈瑟菌易产生耐药性。
上一篇:性传播的病原微生物鉴别及电镜图谱
下一篇:淋病奈瑟菌——致病性和免疫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