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咳鲍特菌简称百日咳杆菌,在细菌分类学上属鲍特菌属,是引起百日咳的病原菌。其传染性强,易引起儿童严重的细菌性呼吸道传染病。
百日咳鲍特菌为革兰阴性、短小卵圆形球杆菌,大小为(0.2—0.5)um*(0.2—0.5)um。无芽孢、无鞭毛,毒力菌株有荚膜和菌毛。营养要求很高,专性需氧,生长过程中需要添加血液或淀粉。初次分离用含甘油、马铃薯、血液的鲍-金培养基,35—37℃培养3—5d后形成细小、光滑、隆起、有珠光色泽的菌落,周围有不明显的溶血环。新分离菌株为光滑型,有荚膜,称工相菌,具有菌体(O)和表面(K)抗原。I相菌有毒力,人工培养后可发生变异,表现为荚膜和菌毛的逐渐消失,形态、菌落、溶血性、抗原结构、致病力等也全面变异。I、II相为过渡相,IV相即为粗糙型菌落的无毒株。制备菌苗时应选用I相菌株。百日咳鲍特菌的生化反应极不活泼,不发酵任何糖类、不生成硫化氢、不产生吲哚,过氧化氢酶试验阳性。
上一篇:白喉棒状杆菌——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
下一篇:百日咳鲍特菌——致病性与免疫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