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微生物学检查
白喉外毒素毒性强,因此,临床上对可疑白喉病人一般不必等微生物学检查确诊,就应立即给予抗毒素及抗生素治疗,同时进行实验室诊断确诊。
从患者病变部位假膜及其边缘用棉拭直接做涂片,若找到有白喉棒状杆菌典型形态、排列,并有异染颗粒者,结合临床即可做初步诊断。毒力鉴定是鉴别白喉棒状杆菌与其他棒状杆菌的重要试验。检测方法分体外与体内两类,体外法可用SPA协同凝集试验或Elek平板试验;体内法可用豚鼠做中和试验。
(四)防治原则
注射白喉类毒素是预防白喉的重要措施。目前我国普遍在出生3个月以后儿童中接种白喉类毒素、百日咳菌苗、破伤风类毒素的混合制剂(DPT混合疫苗),免疫效果良好。疫苗共种3次,每次间隔4—6周。2 岁和 7岁时各加强注射1次。对密切接触白喉病人的易感儿童需肌 内注射1000—2000U白喉抗毒素进行紧急预防,同时应注射白喉类毒素以获人工主动免疫。对 白喉患者的治疗应采取抗毒素与抗生素合用原则,早期、足量白喉抗毒素的应用是治疗关键。为避免血清过敏症的发生,在注射前应做皮肤试验,过敏试验阳性者,需用脱敏法注射。抗菌治疗可选用青霉素、红霉素等,以防继发感染。
上一篇:脑膜炎奈瑟菌——微生物学检查与防治原则
下一篇:百日咳鲍特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