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
1、疑似白喉患者的咽拭子标本。
2、载玻片、革兰染色液、美蓝染色液、奈瑟染色液。
3、吕氏血清斜面、血琼脂及亚碲酸钾血琼脂平板、淀粉及糊精发酵管。
【操作】
一、检查程序
二、操作:
1、直接镜检
(1)涂片:取载玻片两块,将疑似白喉患者的咽拭子于每块载玻片中部轻轻滚动,涂片范围约2cm*1cm,干燥后固定(涂片前应先接种平板以减少污染)。
(2)染色:将制备好的涂片,一片用革兰染色,另一片用美蓝染色
(3)观察:涂片经革兰染色后,注意有无革兰阳性、细长、菌体一端或两端膨大呈棒状的杆菌,菌体有无着色较深的紫色的“异染颗粒”,排列是否规则。涂片经美蓝染色后,注意有无菌体呈浅蓝色、异染颗粒呈深蓝色的棒状杆菌。如发现有革兰阳性棒状杆菌、排列不规则、有明显异染颗粒,或美蓝染色发现具有明显异染颗粒的棒状杆菌,均应报告“找到棒状杆菌”,而不直接报告“找到 白喉杆菌”。
2、初步鉴定
(1)将上述咽拭子标本接种于 吕氏血清斜面,37℃培养6—8小时。白喉棒状杆菌在本培养液上较其他咽喉中的细菌生长快,菌落呈灰白色、有光泽、圆形、凸起、光滑。取菌落涂片,奈瑟染色(或其他染色),镜检可初步鉴定。
(2)再将咽拭子标本分别接种于血琼脂及亚碲酸钾血琼脂平板,37℃培养24小时以分离纯种。观察血琼脂平板上有无灰白色、不溶血或溶血(轻型白喉杆菌)的菌落,亚碲酸钾血琼脂平板上有无黑色的菌落。
(3)从血琼脂及亚碲酸钾血琼脂平板上各取典型菌落涂片、染色(革兰染色或美蓝染色或奈瑟染色),注意染色性、菌体形态与排列、有无异染颗粒。
3、纯培养取上述培养液上的典型菌落(镜检初步证明系白喉棒状杆菌 )接种于吕氏血清斜面作纯培养(供生化实验及毒力实验用),37℃培养24h小时。
4、生化实验从上述吕氏血清斜面上挑取菌落接种于淀粉及糊精发酵管,37℃培养24h小时,观察是否分糖淀粉及糊精。
5、毒力实验。
上一篇:棒状杆菌属的形态及染色性观察
下一篇:白喉棒状杆菌毒力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