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养基pH调节试剂的介绍
依据于《GB 4789.2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培养基和试剂的质量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等标准的质量控制,不同培养基具有不同的pH质控范围。对于调节培养基pH所使用的试剂,一般使用1mol/L氢氧化钠或1mol/L盐酸,除此之外,调高pH常用的试剂还有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在大多数人的认知里,使用氢氧化钠溶液调培养基pH,灭菌后pH会下降,使用碳酸钠溶液调pH,灭菌后pH变化不明显,使用碳酸氢钠溶液调pH,灭菌后pH会上升。其中特别是氢氧化钠,培养基灭菌后pH下降的现象归因于氢氧化钠本身,而实际情况可能并非如此。
为分析培养基灭菌后pH变化的具体原因,示例分析了TSA、SDA、mcpc培养基,为更直观的表示灭菌后pH的变化,对含酸碱指示剂的支原体肉汤进行了详细分析。
二、培养基灭菌前后pH变化的原因分析
为还原试验人员最真实的培养基灭菌情况,试验不使用成品培养基,分别配制了TSA(参照药典)、SDA(参照药典)、mcpc培养基(去除纤维二糖),其中TSA分别使用不同胨类配制,标记为TSA-1~TSA-5。使用氢氧化钠调节pH后灭菌,灭菌前后pH如表1所示。
表1 多款培养基灭菌前后pH的比较
培养基 pH |
TSA-1 |
TSA-2 |
TSA-3 |
TSA-4 |
TSA-5 |
SDA |
mcpc |
灭菌前 |
7.33 |
7.34 |
7.32 |
7.30 |
7.33 |
5.70 |
7.63 |
灭菌后 |
7.40 |
7.30 |
7.26 |
7.37 |
7.29 |
5.37 |
7.62 |
由表1可知,使用氢氧化钠调节培养基pH,灭菌后pH不一定下降,甚至还有pH上升的培养基(TSA-1和TSA-4),由此可见,氢氧化钠不一定是导致培养基pH变化的原因,可能是其它成分引起的,例如pH下降最明显的SDA,该培养基含大量的葡萄糖,葡萄糖经121℃高压灭菌后,葡萄糖首先脱水形成5-羟甲基糠醛,5-羟甲基糠醛再分解为乙酰丙酸和乙酸,这一过程中有酸性物质生成,会导致溶液的pH降低,同时形成了一种有色物质而产生褐变。为进一步分析这一原因,对含有酸碱指示剂的支原体肉汤进行灭菌前后的pH分析。
首先,分别使用氢氧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调节支原体肉汤的pH,灭菌前后pH的变化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分别使用氢氧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调节支原体肉汤pH
pH调节试剂 |
灭菌前pH |
灭菌后pH |
pH变化 |
氢氧化钠 |
8.00 |
7.51 |
↓0.49 |
碳酸钠 |
8.00 |
7.89 |
↓0.11 |
碳酸氢钠 |
7.50 |
8.94 |
↑1.44 |
如表2所示,使用氢氧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调节pH的支原体肉汤灭菌后pH分别下降、变化不明显、上升。培养基的颜色变化如图1所示,无论使用何种试剂调节pH,灭菌后支原体肉汤的颜色均变深,这可能也是与葡萄糖的反应有关。
图1 葡萄糖褐变使培养基颜色加深
为验证以上结论,对不调pH的支原体肉汤进行灭菌,对剔除葡萄糖的支原体肉汤分别使用氢氧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调pH后灭菌,灭菌前后pH的变化情况如表3所示。
表3 不含葡萄糖支原体肉汤灭菌前后pH变化情况
培养基 |
pH调节试剂 |
灭菌前pH |
灭菌后pH |
pH变化 |
支原体肉汤 |
不调pH |
7.25 |
6.79 |
↓0.46 |
剔除葡萄糖的支原体肉汤 |
氢氧化钠 |
8.00 |
8.00 |
不变 |
碳酸钠 |
8.00 |
8.51 |
↑0.51 |
|
碳酸氢钠 |
7.50 |
9.44 |
↑1.94 |
由表3可知,对于剔除葡萄糖的支原体肉汤,使用氢氧化钠调节pH灭菌后pH保持不变,而含有葡萄糖不调pH的支原体肉汤灭菌后pH下降了0.46,这一数值与表2中支原体肉汤(使用氢氧化钠调pH)pH下降了0.49的数值基本一致。这说明氢氧化钠经高压灭菌后pH保持稳定,支原体肉汤pH下降是由葡萄糖引起来的。
由表3还可知,碳酸钠、碳酸氢钠经高压灭菌后pH均上升,碳酸氢钠相比碳酸钠经高压灭菌水解程度更高,因此pH上升幅度更大。由于剔除了葡萄糖,培养基不会再受葡萄糖反应的影响,由此培养基不会产生褐变,如图2所示。
图2 剔除葡萄糖的支原体肉汤灭菌后不会变褐
值得一提的是,无论使用氢氧化钠,还是碳酸钠、碳酸氢钠调节pH,支原体肉汤只要含有葡萄糖,均会产生一定的褐变现象,如图3所示,这有碍于阳性管与阴性管的对比度,影响试验结果的观察,更重要的是,葡萄糖作为肺炎支原体的主要营养,会极大的影响肺炎支原体的生长。
图3 支原体肉汤灭菌后是否含葡萄糖的颜色比较
三、降低培养基褐变的方法
已知,支原体肉汤经不同操作人员灭菌后,培养基褐变程度不一,使用落地式灭菌锅相比手提式灭菌锅褐变程度要高,这是由于落地式灭菌锅一般降压更慢,由此灭菌时间相对更长。为验证这一规律,对支原体肉汤进行灭菌,灭菌结束且压力降至0时及时取出培养基为一组,不及时取出焖30分钟后再取出培养基为第二组。为排除其它因素的影响,首先对不含葡萄糖的支原体肉汤进行这一试验。
不含葡萄糖的支原体肉汤,经氢氧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调节pH后灭菌,不同灭菌时间pH的变化如表4所示。
表4 不含葡萄糖支原体肉汤不同灭菌时间的pH变化
条件 试剂 |
压力降至0取出培养基 |
压力降至0继续焖30分钟以上 |
||||
灭前pH |
灭后pH |
pH变化 |
灭前pH |
灭后pH |
pH变化 |
|
氢氧化钠 |
8.00 |
8.00 |
不变 |
8.00 |
8.00 |
不变 |
碳酸钠 |
8.00 |
8.51 |
↑0.51 |
8.00 |
8.55 |
↑0.55 |
碳酸氢钠 |
7.50 |
9.44 |
↑1.94 |
7.50 |
9.46 |
↑2.04 |
由表4可知,支原体肉汤不含葡萄糖时,灭菌结束后,无论灭菌时间多少,pH无明显变化。说明不含葡萄糖情况下,灭菌时间对pH无影响,这一规律同时满足氢氧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调节pH的支原体肉汤。培养基的颜色变化如图4所示,不含葡萄糖的支原体肉汤未产生褐变现象。
图4 不含葡萄糖的支原体肉汤灭菌时间对培养基颜色无影响
(注:“焖锅”为培养基灭菌结束后不取出,使培养基继续停留在灭菌锅中)
排除其它因素的干扰后,对含葡萄糖的支原体进行相同操作灭菌,灭菌前后的pH如表5所示。
表5 含葡萄糖支原体肉汤不同灭菌时间的pH变化
条件 试剂 |
压力降至0取出培养基 |
压力降至0继续焖30分钟以上 |
||||
灭前pH |
灭后pH |
pH变化 |
灭前pH |
灭后pH |
pH变化 |
|
氢氧化钠 |
8.00 |
7.51 |
↓0.49 |
8.00 |
7.38 |
↓0.62 |
碳酸钠 |
8.00 |
7.89 |
↑0.11 |
8.00 |
7.96 |
↓0.04 |
碳酸氢钠 |
7.50 |
8.94 |
↑1.44 |
7.50 |
8.70 |
↑1.20 |
不调pH |
7.25 |
6.79 |
↓0.46 |
7.25 |
6.69 |
↓0.56 |
由表5可知,含葡萄糖的支原体肉汤延长灭菌时间后,使用氢氧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调节pH的支原体肉汤pH的变化分别为pH下降程度提高、pH由上升转变为下降、pH上升程度降低,此外,不调pH的支原体肉汤pH下降的程度也提高了,说明延长灭菌时间会延长葡萄糖的反应时间,使支原体肉汤的pH持续下降。为降低支原体肉汤的褐变程度,灭菌结束后及时取出培养基是有效的方法。培养基的颜色变化图如图5所示。
图5 含葡萄糖的支原体肉汤灭菌时间对培养基颜色有影响
由图5可知,使用碳酸氢钠调节pH的支原体肉汤褐变程度最高,这是由于葡萄糖在高pH时反应速率更快,说明灭菌时不适宜将pH调至过高。
四、总结
1.pH调节试剂不是引起培养基灭菌前后pH变化的主要原因,葡萄糖经高压灭菌反应是引起培养基pH下降以及褐变的主要原因。
2.为降低含糖培养基褐变的程度,灭菌结束后及时取出培养基是有效的方法,此外,由于葡萄糖在高pH情况下反应速率更快,因此灭菌时不适宜将pH调至过高。
五、注意事项
培养基灭菌的注意事项可参考文章《培养基灭菌后颜色变深的原因探究及预防措施》点击查看。
相关产品:
注:本文属银河澳门官网入口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上一篇:正交试验法在植物组培技术中的应用
相关文章: |